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前往亲家王宠家,王宠家挂了一幅苏轼的真迹,上面有“百年强半,来世苦无多”一句,这句话触动了唐寅的心思,他回想自己凄凉的一生,回去后便病倒了。当年死于桃花庵中,享年53岁,他的好友凑钱将唐伯虎安葬,祝枝山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后世人关于唐伯虎的生平很多都是从这块墓志铭上来的。
唐伯虎一生虽然作了许多诗,但诗页大多散轶,一名常熟书商将其散于各处的诗集收集起来,做为一本诗集出版。唐寅跟许多的文人一样,生时寂寞、死后辉煌,幼年的安逸生活造成了无法承受挫折的压力,这点也跟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一样,一旦科举失利则终身愤世嫉俗、自轻自贱。
在本章节中虽然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唐伯虎,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说明明代中期诗歌风格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变迁。从后世人在小说和戏曲中将唐伯虎描绘成一个放浪形骸、纵情声色的人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明代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独立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唐伯虎这样的一位人物充当代言人,来表达他们的内心诉求。但此种诗歌的自由风尚只限于民间。
另外,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本来也是后吴中派诗歌的代表,但入仕后竟也受环境的改观转变为茶陵派,这个事例表明,到了正德年间,民间风气虽然已经活跃,但中枢依然保守,伦理道德依然在禁锢这个社会,两种思想开始在帝国碰撞,并在以后的岁月越发激烈起来。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