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由于该机构在皇宫以西,并以宫中的旧灰厂为治所,便名曰西厂,由汪直挑选了一百多人的锦衣卫校尉负责,西厂建立后汪直的能力很快体现出来了。
三杨中杨荣的孙子和曾孙在福建家乡闹出人命案,被人告到刑部,刑部打算严惩此事,谁知杨家人进京活动,就在此案要被压下去的时候,汪直知道了,汪直深挖此事,将杨氏父子处死,跟此案有关联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杨氏一案使得汪直和他的西厂名声大噪,这件案件办的令任何人无话可说,它保护了民众的权益。后来的事实表明这只是一个开始,汪直不仅监视文官,他也监视宦官。
历史走到成化年,社会风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官场贪腐已是公开的秘密,从宦官到文官无不靠倒腾食盐、物资赚些外快,人们对于这些事情都是习以为常,偏偏汪直较起真来。南京镇守太监覃力朋是个位高权重的人,他在回京途中搞了近百船食盐沿着京杭运河招摇过市。船队行驶到了山东武城县的时候,武城县的典史要拦截船队检查,覃力朋一耳光打过去,打掉典史的两颗牙齿,又将典史身边的一随从射死。此事很快被西厂侦知,汪直汇报给了朱见深,见深本就对司礼监不满,正要将此事当作对付司礼监的典型。一番恶斗后,覃力朋终究是被司礼监保了下来,但覃力朋从此也退出了宦官的舞台。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如今汪直和他的西厂已经不是跟东厂的矛盾了,而是跟整个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矛盾,小小的汪直已经得罪了整个帝国,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帝国的威力。
接下来有更多的人因为走私、受贿、通奸、妖书此类事情而被抓,或被西厂讯问,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官员都胆战心惊,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边是否有西厂的特务,终于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也就是西厂刚成立四个月的时间里由内阁首辅商辂联合内阁万安、刘珝、刘吉上书要求废除西厂。对于文官的这种举动,朱见深早在意料之中,帝国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但此次上书司礼监和内阁产生了联动机制,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和内阁首辅商辂不惜一切也要扳倒汪直,商辂更是暗示群臣会废黜见深的帝位来威胁,面对这种形势,宪宗只好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废黜了西厂,贬黜了汪直。
从内阁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汪直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内阁在弹劾汪直的奏书中说道:“由于皇帝重用汪直导致‘人心汹汹,各怀疑畏’,文武重臣不安于位,百司庶府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虽然这些词语未免有夸大之嫌,但汪直和西厂的作用可以时见一斑。
朱见深正是希望汪直和他的西厂如此行事,如今岂能就此罢手。仅仅过了一个月,一名南京的御史上书替汪直鸣冤,要求重开西厂。这是一件举朝皆惊的事件,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这个御史受到了皇帝的暗示,不管上书的御史有没有受到皇帝的暗示,聪明的人都知道汪直倒台的日子远远没有到来。
西厂很快复设,汪直官复原职,汪直开始向攻击他的官员反攻倒算,内阁首辅商辂被迫致仕,受牵连的还有兵部、户部、刑部尚书,各部侍郎、都察院御史共计几十人。从此,汪直面前再无障碍。
俗话说“趁热打铁”,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个火候,一旦过了那个火候再做就不会那么顺利。虽然西厂复设,但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光景了,官僚集团对西厂的打击是巨大的,复设后的西厂失去了往日的冲劲,汪直也对侦缉、办案失去了兴趣,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帝国的边疆,那里有更雄壮的舞台等待着他。
成化初年,建州女真在杰出领袖董山领导下开始强大起来,加上辽东地区长期对建州女真的欺压、不公平贸易、索贿等因素,终于导致明廷跟建州女真的第一次大的冲突。对于建州女真问题,一是为了防止潜在威胁,二是边将为了邀功,所以明廷制定了严厉打击的策略。
成化二年明廷将董山以及一百多名女真部落首领诳骗到京城处死,接着开始命大军征讨女真各部。成化三年九月朱见深命左都御史李秉、武靖伯赵辅率大军纠集朝鲜军队从抚顺出边征讨建州女真。十月份邸报传来,女真人被杀1700余人,少壮皆被处死,老幼被俘,房屋被焚毁,家畜等财产被洗劫一空,余者逃至深山中才得以存活。经过这一役,建州女真遭到了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为了防止女真人报复,明廷又修筑了边墙,将女真各部与汉人居住区隔离起来,从此民族的隔阂更加拉大。
明朝与建州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因为成化三年的屠杀而结束,反而在以后的十年中摩擦不断,而边将为了邀功不仅杀良冒功,更是对边事夸大其词,以怂恿朝廷派军进剿,而辽东巡抚陈铖就是这样的人。
成化十五年,受陈铖的怂恿,汪直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