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太子居中,滕侯之子腾定,对前来授学的太师子代微微行礼。
子代为腾国大臣,出任腾国相国,是孔子七十二贤人子牛的弟子。
子牛为宋国人,字子牛,名耕,也就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八的司马耕。
司马耕之名,曾在《左传》中有记载,哀公十四年,死于鲁国门外。
子牛为宋国儒学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子代出自腾国贵族,年幼时,受宗族长老引荐,为子牛弟子。
子代年过半百,在腾国朝堂地位极高。
故而受腾侯之命,任为太师。
太子定,原名为腾定,滕侯之嫡长,被立为太子。
滕定这个名字,其实远不及他的儿子,滕宏。滕宏曾与孟子相交,滕宏还是太子时,曾两次拜见孟子。
问策孟子,言:腾国弱小,是投靠齐国,还是亲楚?
孟子回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我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逃离,那么就能行得通了。
这就是记载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著名的对话。
孟子之言,简而言之,就是说,要在腾国推行仁政。
由此可见,儒家在腾国还是具有相当的影响的。
滕宏之父,滕定,便是从小习读儒家经典,滕侯更是以子代为师其教导儒家之学。
滕定年十五,正值治学之年。因为从小习读儒家经典,年纪虽小,但对儒家经典中诸多的观点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子代对这个弟子也是给予了厚望。
子代微笑点头,后席地而坐,开始了他们师生的一天。
“今日一言,乃《为政》中半句,【见义不为,无勇也】。”子代摊开竹简,微微闭目道。
“见义之事,不为者,当为无勇!”滕定很是自信答道。
子代微微点头,滕定的理解很准确。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以滕定的水平本就不该不能理解。
“可是老师,何为义?何为不义?若愚见亦义亦非不义之事,该如何做?”滕定又问道。
这是他们师生之间的默契,滕定就算理解了,也必须要发问,因为他知道,他的老师提出一言,必定是要教他一些更深刻的做人道理。
当然不会是明面上理解的意思。
而这一言中,说白了就是见义勇为。勇为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对义的判断上。
滕定擅长发问,因为没次问完之后,子代都会赞扬,此正是我欲所言。
“此正是我欲所言!我儒家之义,太子已知!而世间多存,小义!人能在大义面前勇为,却时长在小义之前不知何为!若大义与小义,相矛盾,你当如何选择?”
“弃小义,而取大义也!”这是一道送分题,滕定没有丢分。
子代点头,接下来才是他想说的。
“既然如此,太子为何要收姬羽之悬珠?”子代问道。
姬羽,实际上也就是公子羽。因为腾国君臣,只知道公子羽是中山国的公子,并不知道公子羽和中山武公比较复杂的关系。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公子羽是中山武公之子。中山国姓为姬,所以公子羽也就是姬羽了。
至于公子羽为什么不解释,这需要解释吗?因为姬姓才得了滕侯这个名义上的侄子,人家不问,为什么要去做多余的解释?
滕定有种不好的预感,似乎自己的老师有点不待见公子羽啊!
公子羽一番好意,送他一颗十分珍贵的悬珠,他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啊!伸手不打笑脸人,这都是人之常情嘛!
滕定不解问道:“莫非收此悬珠,是为不义呼?”滕定试探性的问道,他实在想不通,这有什么不义的。
子代面色沉重,后缓缓道:“姬羽乃为一亡国之公子。不为其国殉忠,却带族人逃到我腾国。是为无勇之人!何为义?国之大义,舍身而取义!苟且偷生,当为不义之人。其国虽灭,但其身为公子,不思复国,当为不义!”
滕定眉头紧皱,片刻之后,才呢喃道:“或许姬羽,为保全其封地子民,才不得不如此……”
子代冷笑道:“此为小义!国之义,方为大义!先前太子已说明,弃小义而取大义!姬羽舍大义而取小义尔!如此作罢!大义已舍,小义不留!”
“老师!这又如何解?”
“教子民耕,使子民食!为小义!姬羽不取良田,取山头!民无田耕,民无粮食!何义之有?”子代摊手道。
滕定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老师会如此不待见公子羽。原来当初公子羽没有取地,而是取了三个山头。荒山自然种不出粮食,所以滕侯仁慈每年都回让附近的氏族,送一部分的粮食给公子羽。
正好,九霄宫脚下的井田就是子代的族人在耕种。
虽然说腾国是井田制,田是国家的,但种出来的粮食,除去交赋税的,剩余的都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