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嘴角微微扬起,似自嘲,又似在嘲讽公子羽。√
吴起反问道:“公子离中山数年,可有归乡之意?”
公子羽抬头看了看中山的方向,而后道:“归!当然要归!中山国亡,身为一国公子,那一日不想着复国?只可惜,先生练的魏武卒战斗力实在强悍,我害怕我回中山后,还折腾出什么名堂来,就先被先生的魏武卒斩首了!”
公子羽最后不忘玩笑道。
吴起也是长叹,天下那个游子有不思念家乡的?
乐不思蜀,只不过是糊弄人的罢了。
吴起沉默不语,但公子羽却不想终止这个话题。
“先生被儒家说是不孝之徒,先生就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吗?”公子羽问道。
吴起冷笑,公子羽的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
“腐儒之见!何处挂齿?公子若被狗咬了一口,难不成还要咬回来?儒家重丧,守灵三年,一事不为,他们说这是孝?真是可笑至极!可笑至极!”
公子羽微微皱眉,略感不悦道:“儒家重丧,家中丧父母要守孝三年。儒家这等行事,虽有不妥之处,但先生何须如此偏激竟用儒家以狗而愚?是不是有些过了?”
吴起仍然冷笑,看向公子羽的眼神有着那么一抹憎恶。
“换是公子!公子会回家守孝?”吴起问道。
公子羽思索片刻,认真道:“不会!大事在前,权宜行事,其实也不必如此迂腐。我并没有说你当初做错了,只是觉得先生口中之言有所不妥!”
吴起微微点头,再问道:“若我说,是儒家逼得我不得不斩亡妻,公子信吗?”
公子羽一惊,而后道:“此事跟儒家有关?”
吴起摇头,不知所云道:“公子可愿意听一个故事?”
公子羽点头。
从前,卫国有一户人家,家中富裕,但却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家。
和三皇五帝扯不上关系,和当时的名门望族也没有丝毫关联。
这户人家,养有一儿,从小聪慧好学,家中之人誉为贤才。其母对其更是爱怜不已。
只可惜这个时代并不是家财万贯,就能学到知识。
知识永远只属于那些血统高贵的世家子弟。
其母不愿这么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毁在自己的手中,散尽家财四处求人,只为自己的孩子能读上圣贤书。
圣人早已死,但毕竟还有人记得圣人说过的那句:有教无类。
在其母的努力下,他终于如愿以偿。
读了圣贤书,自然就是出世为官,一展宏图。
而这时,他面临的还是同样的一个问题。
他的家世太过低贱,不能被举为官。
求而不得,其母见其郁郁寡欢,便是用了最后一点钱财,想为孩子打通门道。
只可惜,这次其母没有如偿所愿,钱花出去了,最后换来的却是讥讽。
“汝儿生而低贱,竟求为官?”
其母偷偷抹泪,却在他面前眼泪装欢,言会有出路。
看着母亲日益发白的双鬓,看着家中为其变得家徒四壁。吴起再也忍受不了这种讥讽。
仗剑一怒,杀了数十名羞辱母亲的乡里,最后离乡而去。
其母维护儿子的名声,变卖家财,最终才将杀人之事揭过。
而他在临别之时,跪倒在母亲面前,咬着手臂,流出鲜血,对母亲立下重誓:“起不为相卿,不复入卫!”《史记》
他逃到了鲁国,拜在大儒曾子之子曾申的门下。
本欲求借曾门之名,求得一入世为官之机。
怎料,家中老母病倒,不久便撒手西去。
曾申劝其回乡守孝。
可他在母亲面前立下重誓,不为相卿,怎敢归乡?
曾申见其无归乡之意,怒斥其不孝,而后便将其逐出门庭。
出曾门后再次辗转,终是谋到了机会。
可却因其妻为齐人,而被君主猜疑。
他为表忠心,挥泪斩妻。
最后虽功成名就,却落了一个凶残嗜血的骂名。
再贬为庶民。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魏国,终一展所才,立下不世之功。
距离相国也只是一步之遥,本想着用不了多久,还是被猜疑挤出了魏国。
这便是吴起,这便是他悲惨而又让人感叹的一生。
“英杰自古多磨难,是我得罪先生了!先生若不肯入卫,我们便先转上赵国,进齐国,再入滕吧!”公子羽听完,便是迅速改口。
吴起再次沉默,看着公子羽而后问道:“公子就不觉得吴起凶残嗜血?公子就不怕像吴起这样的不孝之人,不堪重用?”
公子羽闻言,是哈哈大笑。
“魏斯敢用?为何我就不敢用?魏击无识人之能,但我请先生却是不远万里。先生如今还有这两问,倒真是轻看我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