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人间逸景阴谋难呈
杨寰宇如同逃出生天一般,不待看清眼前是否就是洞口,就迫不及待的窜了出去。
眼前之境豁然开朗,只见眼前几缕如轻纱的薄雾飘飘荡荡,透过这几缕薄雾,身前十余丈一汪水潭映入眼帘,潭水之上烟雾蒸腾,映出一幅水光接天之美景。
杨寰宇不由自主的向前走去,然而他突然停了下来,看着那一泓水天一体的潭水,突然一股窒息之感袭上心头,使他连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但觉得气息中一股浓郁的香气袭入心脾,使他再次窒了一窒。
轻轻喘了几口气,他才极目远眺,但见四周青山翠树环绕,山坳间几缕烟云飘忽。再看那一汪潭水,与那环绕的青山相融,就像翠海中捧出了一片碧蓝。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只觉香气浓郁,终于忍不住收敛眺目,凝神近看。
原来,在他周围的片片高低匀称的翠树之下,正盛开着朵朵红的、紫的、白的还有粉的花儿,仔细一观赏,发现这各色的花儿中,竟然有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龙胆花和一些妖艳而又叫不出名的千姿百态的花。
这些花儿看一眼就已经是沁人心脾,何须再闻得花香。
杨寰宇正想走近那些花树,好观赏嗅闻一番,却听脚下传来一声嘎吱轻响,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不小心踩折了一株矮短的花树。他不觉得心中一痛,连忙收起迈出去的脚,俯下身去扶起那株花树,俊目中饱含怜惜。
此时,他突然心生一种意念,如此空谷繁花,姹紫嫣红间透出一股出尘超凡之气,只宜远观而不可亵玩。
抬眼又见那一泓碧水,他再次向潭水走近,这一次他走得极是小心,生怕脚上再次无情地压折这仙境中的任何生灵。
然而,这身边的美景实在让他无法移目,真是一步一色,变幻无穷。
十丈的距离,他足足饶了十数个弯,总算挪到了潭水边上。只见潭水柔柔静静,碧蓝澄清,夹边的翠树相聚成行,水中倒影红花、翠树、白雾、蓝天。
春风拂处,潭水微波轻漪,但看得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山、水、花、树、云雾缀成一体,灵动与静谧结合,多姿又多彩。
杨寰宇感到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安详之感,面对此等佳境,怡然忘却了一切烦恼,灵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纯净,欲念与环境相融合。
可惜他此时身边没有带上竹箫,否则加上一缕绝妙的箫韵,岂不是更让人迷醉、窒息。
他蹲下身,双手掬了一捧碧水,突然诗兴大发,只见他缓缓立起身来,轻咳一声,吟道:
群峰飘渺出,春日气如薰。
碧潭掩隐间,翠树漪边呈。
仙去几曽闻,洞口犹自封。
来时花满谷,巢隐护氤氲。
他轻轻吁了一口气,眉宇间突然微微蹙起,似乎对适才所吟诗句犹感不满,只见他摇头苦笑了笑,自嘲道:“此等仙境,岂能用言语表忖,定要勉强形之于文,岂不是大为附庸,同时也大大亵渎了这等绝美画境。”
又观赏了一会儿,他总算想起了什么,只见他又是左拐右弯的回到那洞口前。
此时他才发现,原来他刚才出来的那个洞口其实此时看来根本就不叫洞口,只见青葱绿草下竟然是一间倒塌了的茅屋,看着地上的枯草和半朽了的木梁,这间茅屋应该已经倒塌了百余年。
杨寰宇再次打量眼前的山壁,发现这茅屋似乎倚着山壁而建,他回想着刚才在石洞出来前的情景,这才敢断定,其实这茅屋之下确实是那洞口的所在,而这倒塌的茅屋恰恰将那石洞的洞口堵住。
想通了这一点,他很快又想到,听叔叔杨延广说,百余年来,虽然时不时有不少江湖中人来这里搜寻无名洞府的所在,但是均无果而终。而今看来,原来这洞口不仅隐藏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山壁间,而且因为这间倒塌的茅屋的关系,使得前来搜寻之人就算来到了此间,也绝对不会想到原来无名洞府的入口就在这破烂茅屋之下。
看着这显得疮痍的洞口,杨寰宇终于忍不住动起手来,将那洞口清理干净,只因在这繁花似锦、翠树如染之间,这一堆腐朽的草木实在显得有些煞风景。
整整花了一个时辰,杨寰宇才将那洞口清理出来,只见这洞口约有五尺来宽,高仅一人多高,而洞口上方一块长石上,赫然有四个模糊字迹“无名洞府”。
至此,杨寰宇可就完完全全证实了,这石洞便是他叔叔杨延广临终前所说的无名洞府了。
回到阴风谷,杨寰宇第一件事便是跑到叔叔的墓前,将自己发现无名洞府之事对着杨延广的新坟道出,言语间充满无奈与伤感。
良久,他才突然想起还有一事未了,那就是自己进入无名洞府时,那个另辟蹊径所开的入口。
此时既然已经找到了真正的洞口,同时也是为了那无名老前辈的遗体免受侵扰,他便搬来了一块大石,稳稳固固、紧紧密密的将入口封住。
至此以后,杨寰宇便常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