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努尔哈赤解除褚英的兵权只是为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并没有要废他储位的意思。
最后两次进攻乌拉,努尔哈赤都没有派褚英出征,而是让他在家留守。谁知,褚英非但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反躬自省,反而认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与冤屈,焚表告天自诉。结果,又获“咀呪”之罪,被暂时幽禁在高墙之中。
被囚之后,努尔哈赤还是想给他机会,于是让他看皇太极等人告发他的文书,希望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狭隘、专横、偏私的错误。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见,不思悔改。于是,努尔哈赤只得废除了他的储位,如此一来却更激发了褚英的不满。他诅咒出征之师被击败,还扬言“若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努尔哈赤听闻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将暂时幽禁变成了长期幽禁,并在两年之后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了。
通过褚英事件,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父亲的信赖。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皇太极被任命为正白旗的贝勒。(你没看错,他是正白旗的贝勒!)
一年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而皇太极则被封为四贝勒,从此,他们就被称为四大贝勒,走到了政治权利的核心中去。
褚英下台后,接下来就是代善风光的时候了。
代善在诸子中年岁居长,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又坐拥有正红旗、镶红旗二旗,可以说是实力与名望并重。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脾气也好,人很温和听话,努尔哈赤对他也非常信赖,于是便下令要大贝勒代善代政,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从此以后,代善权势显赫。
那个时候,皇太极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对汗位的继承权并没那么多想法。那时的他,尚处在热血青年的阶段,一心只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很快,他就迎来了他战场上的“黄金时代”!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决定正式对明宣战,但想法是有了,计划却迟迟没有跟上,众人多次议事,始终悬而未决。皇太极认为抚顺是后金的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因此主动献计,提出要率先挥师攻打抚顺,利用明朝守城李永芳大开马市的时机发动进攻。可以先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而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闻言连连赞叹,也认为这是妙计,于是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主将,负责这场战役。这是皇太极第一次担当如此大任,结果就大获胜利,从此名声大振。
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一场战争,他在后金的名望、地位有了质的飞跃。
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明廷举朝震骇,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惊呼:“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为了置后金于死地,明朝于天命四年联合叶赫部及朝鲜王朝,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关于这场大战,咱们前文也提到过,后金军与明军在抚顺大伙房水库东侧激战,大获全胜后,后金军又北上继续迎击开原总兵马林的一路明军。北上途中,皇太极遇到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将他们打败。
紧接着,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又不顾疲惫,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赶赴前线。最终他的援军致使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而李成梁之子李如柏见状,未及交锋,就带着自己的军队狼狈逃走了。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皇太极为赢得此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在八旗将士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而他行军作战时的巧劲、狠劲、韧劲更是深深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心。
故事讲到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个时间——天命四年。回想一下,这一年还发生了什么?对的,这一年,萨尔浒之战大获全胜后,努尔哈赤正式自称为后金国皇帝。注意,是皇帝!有皇帝就要有皇太子。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已经不是几年前毫无战功的小屁孩儿了。他不仅有争储的能力,也有争储的实力与势力,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争储的野心!
但那个时候,代善的势力稳如泰山,怎样才能撼动他的地位呢?这时候,代善与阿巴亥的“过从甚密”渐渐落入了他的视线之中。于是,一个夺嫡的计划酝酿成形……
一年后,“大妃事件”爆发,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代善之后,论资排辈,继承大统的人,只能是他!二贝勒阿敏是叔父舒尔哈齐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早已因为杀母而名声尽毁,而与他一样嫡出的阿济格、多尔衮他们都还只是十来岁的小孩子,根本不具备与他相争的能力。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由此,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