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应该一下子就能理解代善提议让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起摄政的用意了。他之所以要让济尔哈朗出来辅政,一方面是可以避免自己直接与多尔衮发生冲突,二来也可以利用济尔哈朗来牵制多尔衮,避免他一头独大,这个决定,在当时来看,绝对是明智之举。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也许要问:说好的孝庄呢?怎么到现在还没上线?别急,这会儿才该是她出场的时候……
随着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皇位争夺的问题,并与代善一起处置了硕托、阿达礼等人,当时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直到这时,孝庄才开始相信,自己的儿子福临是真的能够登上皇位的,这一切并不是一场梦。
紧接着,代善奉福临登位,与各王贝勒大臣等共同誓书,昭告天地,并同时宣布了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的这一决定,由此改元顺治。
六岁的稚子福临成了顺治帝,而孝庄也从庄妃一跃成为太后。然而,古人云:登高必跌重,福兮祸所伏。孝庄不是一个普通女人,她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她知道这次福临可以登上皇位,纯粹就是“捡漏”而已。
孝庄心里很清楚,多尔衮提出拥立福临,完全是由于自己争夺皇位不利,两黄旗大臣又咄咄逼人,所以不得已做出的让步。这并非是因为他具有广阔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因此,大家根本无法保证等将来条件成熟了、时机恰当时,他不会反悔,再次问鼎帝位!而且,一旦他哪日真的反悔了,别人也许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但自己与福临的下场,一定会是众人中最惨的!
为了保障儿子与自己的生命安全,孝庄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一些事,一些可以为她们娘俩加上“保险”的事……
那么,一个女人,究竟能靠什么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呢?在那个年代,恐怕除了用身体去换,便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大家不要认为孝庄与多尔衮的权、色交易就一定很肮脏,其实在女真族中,兄终弟及、寡嫂小叔这都是平常事。更何况,孝庄作为失去丈夫的年轻寡妇,能够委身于一个叱咤沙场、才智谋略俱佳的大英雄,她自己并不会觉得吃亏。毕竟,她们那个年代、那个民族,价值观就是这样的。所以对于她委身于多尔衮的事,大家不必妖魔化,这实际上只是女真族中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而且,事实上,孝庄委身于多尔衮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儿子还小,如果他们勾搭上了,即使以后多尔衮真的篡位,那她至少还是多尔衮的女人,多尔衮也不会杀了她和福临。多尔衮无子,说不定福临还可以以多尔衮儿子的身份继续生活下去,将来等他百年之后再继承大统也未可知。反之,孝庄要是装清高,绷着脸、搭架子,坚决不与多尔衮发生任何的男女关系,那么,将来万一多尔衮谋反,他们母子的下场,一定会很悲惨。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在孝庄与多尔衮的那段关系中,孝庄主动的成分肯定高于多尔衮。想想她一个年轻寡妇,丈夫活着时得不到半点宠爱,丈夫死后,压抑的情感大爆发也很正常。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她孝庄于公于私,选择勾搭多尔衮,都不吃亏……
那么,孝庄和多尔衮的那些事,哲哲和吴克善怎么看呢?不用怀疑,他们是绝不会阻拦这件事,非但不阻拦,而且应该还会推波助澜,努力促成这件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符合她们家族既得利益的事情。
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吴克善的女儿、顺治的废后,这门婚事就是多尔衮做主替顺治说来的(后来,这也成为顺治废掉皇后的理由)。事实上,那时候吴克善与多尔衮的私交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这种私交,也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因为,在福临长大、强大到足够亲政之前,他们必须笼络住多尔衮。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多尔衮当时只是第二辅政,而济尔哈朗才是第一辅政。多尔衮应该也想通过与孝庄一家拉近关系,来踢走济尔哈朗,成为国内真正的一把手摄政王。与此同时,从政治上来说,多尔衮也需要继续与蒙古结盟,以进一步壮大自身,为入关做准备。因此,在当时,多尔衮与孝庄一家越走越近,是双赢,是必然的结果。
之前有朋友留言提问,希望本人讲一讲为什么多尔衮可以摄政,豪格却得不到辅政亲王的职位。
现在,就让我们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豪格没有得到辅政之位,其原因有二:
第一、他其实是个窝里横,到了外头就成了软柿子,德不配位。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白,就是说众人因豪格软弱、态度不够强硬,因此放弃了立他为帝的想法。可见,多铎口中的“性柔”,就是他错失皇位的最主要原因。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临门一脚时性柔脚软、瞻前顾后,这在尚武的后金,自然会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
第二、在两黄旗将领明确要求拥立“立帝之子”、多尔衮提议要立福临时,豪格提出了异议。后来硕托他们在大搞串联的时候,豪格也没闲着,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