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一个家世显赫的贵族小姐,出身武将世家,族中男子个个能征善战。试问这样一位将门之女,大家认为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娇柔?纤弱?恐怕不大现实吧!
在那样一种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不论男女,骨子里总要比一般人来得更倔强刚直一些。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参照董鄂妃的胞弟费扬古,基本就能从中对他们家的性格窥知一二了。
顺治十四年,鄂硕去世,年仅十三岁的费扬古就承袭了父亲的三等伯爵位。在失去了父亲的管束、早早成为爵爷的情况下,十三岁的他,并没有因此变成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而是懂得约束自己,洁身自好,抓紧时间学习文治武功。即使是在姐姐董鄂妃最得宠的时候,他也从没有因此有过任何放纵自己的言行,而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将来自己建功立业奠定基础。
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年轻的费扬古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屡屡破敌,为扭转战局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像费扬古这种不凭借外戚的身份,而单纯依靠自己的功绩,跻身于清朝政坛,并最终建功立业名标青史的外戚,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很少见的。他这样的做派,不是倔强刚直,又是什么呢?
从费扬古的身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鄂硕的影子。他与他的父亲鄂硕一样,都是个踏踏实实、十分低调的人。他们从不想着走捷径、依靠家族势力上位,所取得的功勋,完全是靠自己一仗一仗,用血汗换得的。由此,我们也基本能推测,鄂硕一家的家风家教,大体就是这样的。
这鄂硕,一生子嗣并不多,膝下就只有一儿费扬古、一女董鄂妃,并无其他。而且董鄂妃并不是什么庶出的女儿,她与弟弟费扬古一样,都是鄂硕的正妻所出,是正宗的嫡出长女。
何为长姐?一般的家庭中我们都有体会,长姐总是要比后面的子女更成熟懂事,更懂得责任与担当些。董鄂妃就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女孩,她从小对父亲为人处世的方式耳濡目染,与男儿一样,有着一颗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赤诚之心。因此,她从小就学习汉语,对汉族的圣贤之书颇为追崇。她常常去父亲的书房中借书来读,因此了不少与政治有关的书籍,对治国之道颇有自己的见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自己未来渐渐的有了规划。她一心想着能嫁入宫廷,陪王伴驾,做皇帝的贤内助,成为像孝庄一样的女人,为国君分忧。
然而,古人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古代社会,一个女孩子读太多的书、懂太多的道理,未必是好事。董鄂妃自己虽一心想着要嫁入宫中,但她的父亲鄂硕却不这样想。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嫁给皇帝,未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花无百日红,恩宠不常在。女儿得宠时,家族也许是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恩宠与好处,但一旦女儿在宫中行差踏错一步,惹了圣怒,对家族来说,就可能会变成一场灭顶之灾!
既然可以靠自己的才能在朝廷中闯出一片天地,又何苦非要糟蹋女儿的一生,将她送入宫中去受苦呢?出于对女儿的爱护,鄂硕断了送女儿入宫为妃的念头,只想替她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让她平淡而幸福的过一生。
父亲的想法,董鄂妃虽不认同,但却也没有办法,到了适婚的年纪,她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出嫁了。
那么,董鄂妃第一次结婚,究竟嫁给了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史籍中并没有记载。为什么没有记载?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后来的丈夫顺治帝,并不希望后世之人妄议这件事,对他爱妃的评头品足呗!
不过,没有直接的史料,不代表我们就真的无法探知真相了。通过抽丝剥茧,依靠我们手中少量的信息,事实上,我们仍旧能够还原出当年这件事的一个本来样貌!
首先,做一个合理的推测,董鄂妃会嫁给谁?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来看,以鄂硕镶白旗二把手的身份地位,以及董鄂一族的显赫背景来看,董鄂妃嫁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至少也应该是一位宗室子弟。而且,她这样的身份,结婚肯定是明媒正娶,为人正妻,绝对不会是许多电视剧及野史中所提到的侧室、小妾。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并非是胡乱推测,而是有事实依据的,还请您耐心听我慢慢跟您聊。
清朝初年,有一项颇有意思的制度。什么制度呢?就是各宗室及亲郡王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这个制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各宗室的命妇们(命妇就是长子嫡妻),以及亲王、郡王们的命妇,要排好了值班表,轮流进宫出伺候皇后与太后。当然,这里所说的伺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伺候,只是让她们入宫去陪着后妃们吃饭、聊天、解闷儿罢了!
这个制度是谁想出来的呢?就是孝庄。清兵入关后,孝庄母子就住进了紫禁城。这紫禁城占地如此之大,里头却只住了皇太极的几位太妃以及孝庄母子,这么寥寥数人,日子自然是过得无趣烦闷。为了给自己解闷,孝庄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宗妇轮值的制度。如此一来,宗亲们的家长里短、街头巷尾的奇闻异事便都会源源不断的传到宫里来了,孝庄虽然足不出户,却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