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张承荫所率军队占据了险要地形,装备又十分精良,因此两军对阵,明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随着张承荫一声令下,明军箭矢火炮齐发,场面震撼,地动山摇。建州将士们见到这样的场面,都有些发懵,立在阵前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军中的灵魂人物之一费英东出了状况,他的坐骑由于受到惊吓,突然失去了控制,向侧路狂奔。费英东虽竭力试图掌控局面,还是险些被甩下马去。其所率各路兵将见此情景,不由怯阵而退。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当大家心生退意的时候,费英东又被火炮击中,负了伤。部下见状,更加慌乱,纷纷劝他撤军。然而,在这危机关头,费英东却不肯服输,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他一倒,军心必乱。因此,便强忍伤痛,打马回旋,咬紧牙关当着三军战士的面,振臂高呼:“我建州勇士,没有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帅!”战场上,他的声音浑厚苍凉,透着铮铮铁骨的风姿。
此言一出,全军大振。各路兵将见大将军都能舍生忘死,与大家同生共死,哪里还会感到惧怕?于是,他们顿时群情振奋,重又拿出了那股不怕死的拼劲、狠劲,齐头并进,冒死陷阵。战了不多时,建州铁骑就渐渐扭转了战况,将明军三大营层层围住,包了个水泄不通。
明军见状,顿时慌得六神无主,将士们本就畏战,再一看建州士气正盛,立刻生出了逃跑的念头。于是明军军心大乱,再无招架抵抗之心。很快,在建州军猛烈的攻势之下,明军溃败,四散而逃。于是,建州军再一次攻克了抚顺城。
与此同时,他们还斩杀了张承荫和辽东副将颇廷相、害州参将以及五名游击、千总、百总共五十余人,俘获战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及大量器械。
努尔哈赤事后听说了这件事,便拍手称赞道:“费英东果真是万人难敌的勇将啊!”从此费英东便以“万人敌”的绰号著称于世。
费英东跟随努尔哈赤三十多年,一路开疆拓土,战功累累。史书上说他“每遇敌,身先士卒,战必胜,攻必克,摧锋陷阵,当者辄披靡”。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费英东骨子里那种倔强执拗不服输的精神,他能做到逢战必胜,其实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天命四年,努尔哈赤讨伐叶赫。当时,大军攻城,久攻不下。叶赫凭借高大的城墙,火炮、利箭、石头齐发,八旗兵士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见此情景,十分心疼,担心再这么下去会元气大伤,于是下令,命费英东撤军。哪里想到,费英东却觉得既然已经折损了这么多,就不能让将士们白牺牲,一定要拿下这个城池来。于是,他竟然直接抗拒命令,从前线回报说:“我们的人已经攻到城下了!怎么能退兵呢?不退!”
努尔哈赤听了回报,还是心疼自己折损掉的这些士兵,于是又命人前去下令,让他一定要撤退。谁知,费英东还是不买账,他知道抗旨是死罪,却还是咬着牙拒绝道:“我们的人已经爬上城墙了,要不了多一会而,我就能把这座城攻下,这种时候我是绝不可能撤退的!”
努尔哈赤见两次都被费英东拒绝了,心里不由有些恼火,觉得这头蛮牛是越来越不听管教了。为了保住自己辛苦建成的八旗铁骑,他只得取出笔墨,打算亲笔书写一道谕令,强迫费英东鸣金收兵。
谁知,努尔哈赤这道旨意才写了一半,前线就真的传来了好消息——叶赫城破了!努尔哈赤听到这个好消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着夸赞道:“万人敌就是万人敌,这天下哪有他攻不下的城池啊!”
费英东性情忠直,遇事果断。不仅在战场上是这样,下了战场也同样如此。
他对部下很关爱,对俘虏也很仁慈,当发现国事有问题时,他也敢于直言不讳,强行进谏。
为此,太宗皇太极曾经对大臣们说:“费英东见人不善,绝不会视而不见,他一定会先自己斥责对方一顿,然后再上折子弹劾他。当他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他也一定会先自己奖励赞扬他,然后到御前去举荐人家。所以凡是被他弹劾的人,从来都没有怨言,被他举荐的人,也从来不会傲慢无礼。我从来没看见过有那个大臣和他一样,是完全以善恶,而不是以个人喜好来上奏断人的!”
故而,费英东去世时,努尔哈赤对痛失这样一位肱骨之臣才会如此惋惜与痛苦。
相传,在费英东病危时,气候极端反常。太阳向西坠落,突然风起云涌,霹雳震天,炸雷、闪电、暴雨、冰雹聚降,不一会,却又雨过天晴。
努尔哈赤在宫中听到费英东逝世的恶讯,顿时放声恸哭,要亲自去灵堂吊唁,各位贝勒见他年事已高,便劝慰他,要他节哀。结果,努尔哈赤哭着说道:“我的辅佐大臣,与我同生死,共患难。今日死在我前面,我怎能不悲伤?”
于是,努尔哈赤不顾阻拦亲自前往费英东的灵堂,痛哭流涕,直至半夜时分才返回皇宫。
这年秋天的九月,太祖努尔哈赤祭奠贝勒穆尔哈齐墓。行走到郊外,恰巧经过费英东的墓地,便躬身为费英东奠酒三杯,忍不住又是声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