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海关后,吴三桂就按照朝廷的指示,放弃了关外“孤城”宁远。
他带着宁远地区几十万辽民内迁,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到达山海关,准备按此前朝臣商议的方法,收缩战线,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
于是,抵达山海关后,他没有多作停留,就率兵继续西进京畿。当时,他与陈圆圆分别已有半年之久,思娇心切的他,正盼着早日回到京中,与圆圆团聚。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二十二日,当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时,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噩耗突至,一下子打乱了他们的全盘计划!一时判断不清形势的吴三桂,只得带着这几十万军民,暂时重新退回山海关,再图后计。
注意,这个时候的退守山海关,并不是受皇命要求,而是迫于形势,为图自保,不得已才折返的。因此,镇守山海关,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他的责任与义务,完全需要靠他的政治自觉。
那么,传统意义上来说,明朝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吴三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百度百科里,输入两个字:明朝。得到的结果,第一句话是: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然后再输入四个字:明朝皇帝。得到第一句话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如果再输入四个字:大明帝国,这一次得到的第一句话,将是:大明帝国(1368年1月23日-1662年元月,另明郑仍奉永历年号;至1683年亡,)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皇朝帝国。
也就是说,明朝灭亡的时间,在民间还是有争议的。三个版本中,时间分别是1644、1662、1683年。这三个年份分别有啥标志性事件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即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检在景山上吊自杀。
1662年,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朱由榔被清朝政府杀害,明朝最后一个曾经登基过的皇帝被杀,明朝在大陆的势力全部丧失,就剩下一个台湾。台湾仍然使用永历年号,就是以明为正朔,但是并没有朱家的人称帝。
1683年,永历三十七年,郑克爽投降清朝,明朝从此消失,成为历史。此后又有各自农民起义,打着明朝的旗号,说自己是崇祯皇帝几世孙什么的,又起来抗清,这种到了200多年后才有。不过这些应该不算了。
综合上述几种说法,其实大家心里应该都明白,真正的大明王朝,在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那一刻,就算是亡了!后来的那些,只能算是“南明朝廷”!
1644年北京沦陷,明朝寿终正寝,是史学界的共识。关于这一点,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新华字典最后面的中国历代简介上也这么写,大多数历史资料上,都是这么写的。
这也就是说,明朝,是亡在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手里,而不是亡在满清政权的手里!也就是说,吴三桂私开山海关,并不存在叛国,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大明朝,已经亡了!甚而至于,私开山海关中的“私开”二字,都是不贴切的,因为他开山海关的时候,中原已处于无政府、无管束状态,他要不要开山海关,不再需要经得任何人的同意了。
也许你要说,当时中原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怎么能算是无政府状态?这里我必须要提醒大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属于农民起义,在吴三桂他们这种高级士大夫阶层的眼中,属于“贼寇”,并非正统。他打心眼里,那一定是看不上李自成这种草台班子的。
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与各种政治势力周旋着,寻求出路。与此同时,各种政治势力,也一直在争抢他。因为得到他、得到他的这支精兵,就等于得到了大势!
那个时候,争抢他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关外的满清政权,二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有一个则是江南士大夫们拥护的朱由菘势力。在这三股势力中,吴三桂最不看好的,实际上就是关外的满清政权。尽管那时候他的舅舅祖大寿已经做了清朝的降臣,但他的心里,却仍抱着终于大明的念头。
不要以为吴三桂生来就是个叛徒,实际上,明亡以前,他从来就没有做过对不起朝廷的事。相反,他一直苦苦死守宁远,让清朝在宁远问题上一次又一次的铩羽而归,受尽挫败。他练军甚严,当初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吴三桂系战力最强。有一次皇太极远远望见他,曾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若能得此良将,何愁天下不平?”
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廷故臣变作汉奸,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