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一般认为,孝庄与顺治的不和,起源于她与多尔衮的那一段“孽缘”。
关于这一点,只能说或多或少少,肯定是有所影响的。毕竟,成长期的顺治,并不能理解母亲费尽心机笼络“敌人”的苦心。但是,这并不是他们母子反目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孝庄和多尔衮的那点事儿,至始至终都不过是停留“传言”的阶段上罢了,至于所谓的“太后下嫁”,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关于这一点,前头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展开)。
那么,既然不是为了多尔衮,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董鄂妃吗?其实也不是。
孝庄母子的矛盾,看似是围绕婚姻问题展开的,可实际上,却与婚姻本身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两人矛盾的第一次集中爆发,围绕在“废后”问题上。
这个“废后”,废的是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情了。她就是孝庄的亲侄女、顺治的亲表妹、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电视剧《少年天子》里郝蕾所扮演的那位“静妃”。
在这里,笔者要先来澄清一件事:事实上,这位科尔沁的郡主与董鄂妃,在时间维度上来说是没有交集的。她的被废,并不是董鄂妃造成的。
她于顺治八年八月受封册立为皇后,顺治十年八月被废,仅仅做了两年的皇后。而董鄂妃进宫,是顺治十三年八月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董鄂妃进宫的时候,这位科尔沁郡主已经被废长达三年之久了。因此,电视剧中那些“静妃”与“董鄂妃”相斗的宫廷桥段,完全出自于艺术加工,是不可当真的。
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被废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顺治帝自己的官方说法:据史料记载,顺治十年八月二十四日,顺治帝让大学士冯铨查阅并奏报前朝废皇后的历史故事,冯铨闻言觉得事出突然,于是问废后的理由,谁知顺治帝大怒,直言道:“皇后无能,理当废!”
当时,孝庄在后宫很快得到消息。她极为震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婚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于是,太后一面极力阻止,一面调动王公百官的力量,企图化解这个危机。
就这样,文武百官纷纷粉墨登场:
大学士冯铨等率先上折反对。他列举了废后的种种弊端,历史上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都因为废后的事情,搞得灰头土脸,告诫顺治帝不要轻易地做出决定。
礼部尚书胡世安等紧接其后。胡世安等提出皇后的重要地位,是上天都知道的,如果废掉,定会招致非议,还会遭到谴责。
礼部员外郎、孔子后裔孔允樾也在旁策应。他回应顺治,说:“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
顺治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无言以对。于是孔允樾趁热打铁,接着指出,如果说皇后无能的话,那恰恰是她的优点,因为,这个皇后不会像吕后和武则天那样,秽乱朝政,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随即,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跟着表明态度,召集宗室王公,一致决议,反对废除皇后。
面对这强大的阵势,顺治帝却并没有被吓到。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改变。态度极为坚决的指出,我们大婚以来,已经分居三年了,婚姻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不结束等什么呢?
他在众人面前说皇后“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绣缀饰,膳时有一器非金者,则怫然不悦”;(凡是她的衣服服饰,都必须有珠宝玉器装饰,而她所用的食具,也必须是金银制品,如果不是,则会大发脾气。)还说她“心胸狭隘,每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只要看见年轻貌美的女子,就会心生憎恶之情,想要置之死地。)
那么这些话,是否属实呢?恐怕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顺治做皇帝这些年,一直都有派人出宫寻找美女的嗜好。他宫里的女人,有名分、没名分的,加起来那是成千上百、多如牛毛,要是这个皇后善妒嗜杀,估计她根本杀不过来,而且后宫中也早已血流成河了。
退一万步讲,如果皇后真的不能容人,那么史料中必会留下实锤,记下具体事例。就好像从前吕后对戚夫人、万贵妃对吴皇后那样,史官们总会尽心尽责地将它们悉数记录下来,以供后人评说。然而,很可惜,翻遍清一朝的所有史料,除了顺治自己所言,就再也没有任何一条具体实例可以支撑他的这些一面之词了!
因此,他说“皇后无德”,更多的实际上只是“欲加之罪”罢了!
事实上,这个皇后“慧且丽”,是个艳冠后宫的美人。若硬要说她在个人生活上有什么缺点,那大概就是脾气耿直了些,花钱大手大脚了些,对丈夫的包容度低了些!
不过,作为科尔沁养尊处优的郡主、吴克善亲王的掌上明珠,其实这些特点都是能够被人理解的。她出身尊贵,从小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再加上自己又是美貌与智慧并重,心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