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鳌拜的战功,楼主还想讲一讲松锦之战中他的表现。因为,这场战争的确重要。这里的重要不是指对后金与明朝大局上的战略意义,而是指鳌拜个人的。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不仅大放异彩,还遇见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盟友——郑亲王济尔哈朗!
在第一本书中,咱们提到过,这个济尔哈朗是多尔衮的死对头,也是多年对抗多尔衮的主力军。鳌拜和他站在同一战壕,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要说他们俩的革命友谊,那大概就跟《鬼吹灯》中的“胡八一与王胖子”差不多吧!当然,他们俩谁都没王胖子那么不靠谱~
关于松锦之战,其重要性,我们不再反复强调了。(详情见前文)咱们这里主要重点讲夺取锦州的一场战役。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而清军要想入主中原,就必须先取宁、锦等城。因此,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鳌拜奉命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势头十分强劲。
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于是,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当时,鳌拜被指派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所谓军纛,也就是军队的大旗、军旗。别小看了这份工作,在战争中,军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稳定军心、提升士气。双方交战,如果军纛倒了,或是被抢走了,那军心一下子就会涣散下来。因为,这是军队精神意义上的领袖,军纛没了,也就是军队没了,也就是在战争中溃败了。
因此,保持军纛不倒,至关重要!当时,鳌拜护卫军纛,虽不在前线,但自知责任重大,因此自然不敢放松警惕。
他在后撤途中,路遇明军骑兵,当时双方相隔不过数百米,已无路可退。情况十分危急,鳌拜所带人马有限,战争中并无十足的把握,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占得先机、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他只得鼓足勇气,带着手下们迎头而上,奋力厮杀,在气势上一下子威吓住对方,吓得他们虚应了一阵便四散而逃了。
击败对方后,鳌拜审时度势,觉得此时战机甚佳,因此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结果,竟一路打到了明军的步兵阵地之前!明兵见他们如从天降,神勇无比,不由惊得手忙脚乱,哪里还来得及细想他是先锋部队还是孤军奋战,都慌忙抄起武器胡乱应战,已毫无章法可言。
鳌拜见状,知道胜算已大,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结果再败明军。这一战中,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军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同年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则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闻讯,派兵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人,奉皇太极命,联合率部前往海边截击。结果,明军大败而溃。
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凭军功擢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护军统领是正二品官职。按规定,每旗设一人,专门掌护军营政令。后金设巴牙喇营为亲兵营,统领官称巴牙喇纛额真,后改称巴牙喇纛。也就是说,后金国内一共只有八位,地位自然显赫啦。
接下来,是名词解释时间!
两个名词:一个是额真,另一个是章京。这两个名词是清朝特有的,会出现在各种典籍之中。接下来,我们就来扫除这些难懂绕口的障碍。
先讲额真。还记得我们前一本书中将的牛录吗?那里曾提到过一种职务,叫“牛录额真”,当时我说过,这就是牛录主(箭主)的意思。其实,额真在满语中是“主人”的意思。后金时期,军队建制里有牛录额真、甲喇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等职务,大约分别对应汉军中从佐领至都统的官职。其中,梅勒额真(副都统)和固山额真(都统),基本上多由贵族、皇亲国戚充任。
“章京”一词在满语中是泊来品,来自于汉语“将军”。后金时的武职,初以额真为名,后来随着后金事业的蒸蒸日上,官职越来越多,政府机构中的分工也日趋完善。到了皇太极时,“额真”一词已无法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因此,天聪八年皇太极宣布除固山额真外,其他军中职务皆以“章京”为称。
从此以后,清代八旗武官不论职位高低,世爵大小有无,凡有职守之官皆称“章京”。满洲八旗中的“章京”从高到低依次有昂邦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参将)和牛录章京(相当于备御官),这是四个最基本的章京。此外,皇太极还在巴牙喇营(亲兵)设纛章京和甲喇章京,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