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之子在清朝有没有前途呢?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如果能力强,虽然成功的过程可能比嫡出的更艰难,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他们还是能受到祖上的荫护的。
这里我们以清朝宗室为例,讲一讲庶出之子的一般待遇:
清朝爵位秉承“一人袭一爵”制度,所以王府基本上每代都要分家。
举个例子,第一代王爷去世,第二代里的一个人继承后,他的兄弟就都要分家出府,成为闲散宗室(即庶流)。同理,第二代继承者去世,第三代的一个人里继承后,第三代的兄弟也都要分家出府。各府继承者的支系被视为“大宗”,其出府的兄弟们便成为闲散宗室,一些混得好的闲散宗室也可以被称为“小宗”,不过实际上本质上仍是庶流。
对于庶流,若想获得爵位主要靠“考封制度”。这个制度算是福利,可以帮助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儿子们获得一个相对较为低等的爵位。但既然是考试,自然就有考得上和考不上的问题了,一些能力较差的庶子连“二等侍卫”都考不上,那就不得不遭到淘汰,成为闲散宗室中最末等的“庶流”,几代下来,最后几乎与平民无异。
考上较高爵位的闲散宗室则因为混得比较好,也就成了所谓的小宗。清代有爵位者多有差事,又叫职官。因此,小宗入仕远比一般无爵的庶流容易。
例如嘉庆朝肃王府的敬徵,是肃恭亲王永锡的第五子,他能力强,考封辅国公,成了肃王府的一个小宗。
后来,他以辅国公的身份在嘉庆十年走进仕途,历任都统、护军统领,不过用了九年,便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最后几度沉浮,在道光朝历任左都御史、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算是混得风生水起了。
而一般庶流呢,想要建功立业就比小宗更困难一些。再举个例子,咸丰年间的宗室敬信,他的祖先是努尔哈赤第六子辅国公塔拜,从敬信的七世祖噶尔齐开始,他们便是闲散宗室。
敬信在咸丰九年从宗人府的笔贴式(就是文秘)出身走进仕途,历任各种小官,七年后的光绪五年,才当上了内阁侍读学士。然后又过了十五年,才开始历任尚书、协办大学士,最终当到体仁阁大学士。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其出人头地的难度远高于前者。
宗室庶流的仕途都如此艰难,更何况是索额图这种普通望族的庶出之子?可以说,他的仕途,实际上完全需要靠自己的能力与奋斗。并不能从家族中获得多大的依靠和助力。
搞清楚这一点,对咱们后头研究他这个人的处世之道有很大的用处。
索额图初为侍卫。
清初侍卫一般都在上三旗子弟中征选,以勋戚大臣统率,索额图属正黄旗,因而得以入选。侍卫又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负责宿卫扈从,更番轮直。
清一朝中,宫廷侍卫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其中以大内侍卫待遇最高。比它略低一些的,是御前侍卫。不过,他们的生活待遇还是很优厚,除本身俸禄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
更重要的是,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索额图也算是其中一个。除了他,在清朝历史上的明珠、隆科多、和珅、肃顺等名臣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康熙八年五月,索额图辞去侍郎职务,回到康熙身边任一等侍卫。
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他的门下。鳌拜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并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索额图也受到了他的排挤。
鳌拜的专权跋扈,使康熙帝愤怒至极。辞去侍郎一职的索额图也对此十分不满。两人积极谋划除掉鳌拜的计策。
为了不引起鳌拜的警觉,康熙帝那时总以下棋为理由,召索额图入宫谋划。论辈分,索额图虽是叔辈,但他与少年康熙的关系却也算是亲密无间。
《鹿鼎记》中,杜撰出来的韦小宝,与康熙是莫逆之交,两人一同秘议除掉鳌拜,同心同德,险象环生,令人动容。然而,事实上,康熙身边虽然没有戏剧中的韦小宝辅佐,却有索尼之子索额图一心为其卖命!最终,在索额图的建议下,他们采取突袭的方式,一举逮捕鳌拜,从而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
康熙七年,索额图出任吏部右侍郎,至此,他算是真正的进入朝廷了。
因为献计除去了鳌拜,让康熙得以亲政,索额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深得少年康熙的信任和倚重。
康熙八年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这一年,他三十三岁,刚过而立之年,有着满腔的热忱以及雄心壮志。
康熙九年,朝廷恢复内阁制,他又改为保和殿大学士。这一做,就一直做到康熙十九年八月才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
任保和殿大学士期间,索额图为官清廉正直,也是一腔热血,报效皇帝,效忠朝廷。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