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清朝的官制了。怎么讲呢,清朝虽然也有六部,但这个和咱们传统的“三省六部制”不是完全相同的。
先容我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一下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这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到了清朝,虽然清沿明制,仍以六部尚书任天下事,但其上先后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书房、军机处等机构,而且并无“三省”。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后金的军国大事,都由诸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诸贝勒大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
随着国家的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象征着亲贵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与皇权的矛盾逐渐凸显。到了顺治、康熙年间,内阁渐渐代替王大臣会议处理政务。
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开始由皇帝亲自挑选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至此,许多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这个制度逐渐被架空。
到了雍正七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所议之政继续缩水,已只限于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已无关乎军国大事,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算是名存实亡了。
清初官制,大体承明之旧制,只是对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厘革。直到康乾雍时期才逐步调整,从而稳定下来。
清至康熙朝,已发生过几次权臣弄权之事。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统治阶层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地方官职则分文官、武官等几类,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内阁。清朝的内阁也是沿袭于明朝。
早在入关前,皇太极就曾创设“文馆”,这是为内阁的雏形。后来,又把文馆扩展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专门负责起草文书、撰拟诏令、编纂史书、颁布制度。
顺治十五年,正式将文馆与内三院改名为内阁。三年后,又将其重新改回内三院。
到了康熙九年,康熙帝亲政后,再次恢复内阁。并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等职,实行满、汉分授,满六人,汉四人。大学士仍冠以殿阁之名。
清初,有四殿二阁,四殿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是文渊阁与东阁。清朝内阁虽居百官之首,但权力又逊于明朝。
在内阁的各殿阁大学士中,就属保和殿大学士最为尊贵。有多尊贵呢,楼主给大家举几个人名,你们应该就能有所体会了:清前期的洪承畴(武英殿大学士,贡献极大,却止步于武英殿)、顺治的宠臣图海(保和殿大学士,备受顺治宠爱,曾一步登天)、雍正朝的张廷玉(保和殿大学士、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朝的怡亲王允祥(保和殿大学士,就是九子夺嫡里的十三爷)、乾隆年间的傅恒(保和殿大学士,福康安他爹。)
讲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索额图因为帮忙除掉了鳌拜,获得了统治阶层多大的恩宠了吧?
不过,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件事,很多电视剧中会称他为“索相”,称纳兰明珠为“明相”,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宰相。清朝从没有设过宰相一职。从明初废除了宰相一职之后,咱们中国就再也没有宰相了。
至于索额图和明珠所称的宰相,不过是延续明朝的习惯,称授大学士为拜相。
像咱们从前看的那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的男主人公“刘罗锅”——刘墉,就是体仁阁大学士,而并非是真正的宰相。而男二号和珅,其实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若真说宰相一职,和珅的职务恐怕更接近一些吧!
讲完索额图的官职问题,咱们就该来看一看他到底有没有治理朝政的能力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主要要提到三件大事,一是平定三藩之乱,二是签定尼布楚条约,三是从征准噶尔。
可以说,这三件大事,是他一生中除了助除鳌拜以外,最大的功绩了!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