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得到重用后,索额图又干了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他继续发光发热,跟随康熙帝鞍前马后,不论在邦交还是内政方面,他都为清朝做出了不小的功绩;另一方面,他又与明珠争权,陷入了太子案,最终被康熙冠上了“本朝第一罪人”的名号!
提起《尼布楚条约》,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众所周知,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是满族的老家,因此历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
清朝初年,沙皇俄国加紧向外扩张,先后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两个据点,将它们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清政府多次派军打击侵略者,但每次中国军队得胜回师之后,沙俄匪徒就卷土重来。
为了彻底解决东北边境问题,康熙皇帝亲自到东北了解情况,并决定增加兵力,镇守黑龙江地方。为了表现大国的气度,他还先礼后兵,在开战前,他写信给沙皇,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两国争端。但沙皇迟迟不给答复,于是康熙皇帝只好派兵攻打雅克萨城。
康熙二十四年,雅克萨之战爆发。清军大将彭春,统率三千兵马,攻克沙俄军盘踞的雅克萨城,不会后退兵。同年秋天,俄军趁清军退兵后,再次卷土重来,重占了雅克萨城。
康熙帝闻讯,大怒,于次年7月,派出两千四百人马,再次攻打雅克萨。然而这次,强攻无效,沙俄殊死抵抗,清军久攻不下。结果,双方陷入战略僵持阶段。最终,清军坚持围困沙俄军长达一年之久,沙俄军弹尽粮绝,由最初的826人到最后只剩下66人。不得不开城投降。
于是,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在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重大胜利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这个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虽然签订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政府,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也就是说,清政府行使的是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了“中国”与“中国人”的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专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尼布楚条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所以这个签订过程还真是波折不断。
要知道,在此以前,中国和外国虽然也会互通国书,但是从来没有签订过此种意义上的条约,对西方的国际法也是两眼一抹黑。在这种情况下签约,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吃亏的。
好在索额图是只业务能力很强的老狐狸,有他保驾护航,我们在签订条约的时候,才得以躲过了不少陷阱。
这里楼主要说一句题外话,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帮助中俄双方促成签约,这完全是杜撰出来的情节,大家切莫当真。实际上,在这条约的签订,经过了双方多次的谈判和较量,是非常艰难的,完全没有儿戏之处!
在正式开始介绍这次谈判的始末之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清朝初期的东北国界。
清朝初期的东北国界,比我们传统认识中要复杂的多,东北疆域也比传统认识中要大得多。
明朝末期,蒙古族(鞑靼和瓦剌)极北游牧界,这是确定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疆域北界的根本依据。查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八册,我们可以得知,明代漠北蒙古游牧地极北界限,在贝加尔湖以北的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地区。也就是大约北纬58度寒带和北温带草原的分界线。
此线以北,是广袤的西伯利亚,以南则是漠北草原布利亚特蒙古土谢图汗辖地和蒙古茂名安等部落游牧地。这是清代疆域正式形成之前,中国传统的历史疆域的北界。
因此,朝内第一次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就向康熙提出:“沙俄所据的尼布楚,本是我朝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则是我朝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这两个地方本来就不是罗刹所有,也不是两国的边界隙地。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绝不可弃之于俄罗斯!”
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那就和他们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就不谈了,态度一定要强硬一些。
康熙帝十分赞同他的这个谈判方针,于是决定派索额图、佟国纲出发,前往谈判。
就这样,索额图等使臣开始按照两国的约定前往色冷格进行谈判。对的,是色冷格,不要觉得奇怪。一开始,两个约定的谈判地点,并不是尼布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索额图他们的队伍行经过喀尔喀时,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硝烟四起,很不寻常。索额图见状,十分警觉,立刻派出探子前去侦查,最终发现竟是噶尔丹再次发动叛乱,侵犯了蒙古喀尔喀部,致使通往色冷格的必经之路被阻!
当时,根据线报,噶尔丹的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索额图自知打不过他,于是只得暂时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