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乳名保成,是清圣祖玄烨的第七子,生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他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他的一生,经历两立两废,最终以幽死禁宫收场,是一个十足的悲情人物。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对于这位太子来说,这句评价显然并不适用。他的悲剧,其成因实在不是一两句话所能概括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受尽康熙帝千恩万宠的皇次子,尽可能的还原出他的一生吧!
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是索额图的侄女、功臣索尼的孙女。当初孝庄太后为笼络索尼,便大力促成了康熙与赫舍里氏的婚姻。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所幸的是,赫舍里氏温柔可人、知书达理又深明大义,因此两人一见钟情,婚后感情深厚,夫妻伉俪情深。她陪伴康熙熬过了鳌拜专政的日子,而且将后宫治理井井有条,是个十足的“贤内助”。
赫舍里氏先后为康熙皇帝生育过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叫承祜,早夭。孩子的死给了康熙夫妇很大的打击,两人都十分悲恸。不过好在,一年后,皇后再次怀孕,最终于康熙十三年五月三日,在坤宁宫产下了她和康熙皇帝的第二个儿子胤礽。这本来是大喜之事,可没料到,皇后却在产后出现的危症,当天就因大出血离开了人世!
再得嫡子与突丧皇后两件事的同时发生,给年轻的皇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喜悦和悲痛同时袭来,康熙帝徘徊在皇后的床前,迟迟不去。他看着虚弱的皇后生命渐渐耗尽,看着襁褓中粉红娇嫩的婴儿,心中万分悲痛。
痛失爱人让他泪如雨下,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凄苦、伤感和悲悯。
在安葬完皇后之后,康熙就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立还是婴儿的胤礽为太子!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决定,是因为在这之前,清朝并无所谓的立储。皇帝的人选,都是宗室们开大会“讨论”出来的结果。虽然这有点民主集中制的意思,但在康熙看来,这却很危险。
不论是皇太极的继位,还是顺治帝的继位,都曾闹出过不小的风波,一度影响清廷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再度出现,于是康熙帝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另外,当时正值三藩叛乱,吴三桂把大明的朱三太子搬了出来。
结果,一个搞不清真假的“朱三太子”,就让大明遗老一呼百应,纷纷跟风起兵,弄得清朝很是被动。这件事让康熙看到,在人们的心里,一个朝代有了太子做继承人,就意味着王朝后继有人,这对王朝的稳固十分重要!因此,为了让将士们对平三藩这场战争更有信心,康熙也决定要立太子。
当时,皇子胤礽是皇后所生,他一出生,母后就离开了人世。这很容易让康熙产生情感转移——把对赫舍里皇后的感情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因此,在补偿心理之下,胤礽被立很正常!
另外,虽然从皇子的年龄排序上讲,胤礽当时不是皇长子,而是康熙皇帝的次子,但,胤礽是皇帝与皇后所生,按照中国古礼所规定就是嫡子。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就是说,先立嫡子,再立长子。康熙皇帝坚定地信守皇位继承法的原则,遵守中国帝制继位的礼法,最终选择皇后所生的胤礽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康熙对这个儿子,爱护非常,凡事都亲力亲为,亲自教导。
他将年幼的儿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在宫中生活。他亲自照看这个幼小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既当爹又当妈,完全是一副慈父的模样。
康熙帝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与自己的童年也不无关系。
实际上,他对自己不幸的幼年时光,一直记忆犹新。
他自幼就很寂寞,极少得到父皇顺治的关爱和照顾。幼年时代的生活十分凄冷。这种印象决定了他对父子亲情的渴望。
康熙皇帝深切知道,虽为一个衣食无忧的皇子也同样渴望着父爱,一个孩子完美的幼年生活是离不开父亲的呵护的。因此,他对皇后所生的胤礽充满爱怜,倍加体贴、照顾和呵护。
那么,他究竟爱护儿子到什么程度呢?
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胤礽四岁时,曾不幸罹患天花。要知道,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顺治朝,董鄂妃和四阿哥,就死于天花。康熙自己,也曾得过天花,险些丧命。
因为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将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衣不解带,一直陪着儿子,直到他度过病危期。结果,儿子好了,他自己却瘦了一大圈。
这样的父亲,就是放到现代社会,也绝对是一等一的好爸爸!更何况,康熙还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呢?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