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次马国柱前来,送来的便是青田之战的消息。
根据马信和胡来觐的加紧文书报告,明军在那几天对青田县城发起了连番攻击,几度攻上城头,但是在守城清军的顽强抵抗,以及作为援军的台州绿营和台州水师的连番出击下,明军不得不放弃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暂且将攻击节奏行缓,以应对清军在侧翼的骚扰。
一连几天,明军在连番攻击无果,引诱城外清军的计策又被马信看穿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撤军。
捷报中对于战斗的细节和惊险程度虽然同样有所夸张,但是却远不似此前从江山县送来的那份,反倒是在要求援军和守具上下了更大的笔墨,这倒是让洪承畴对于青田县那边放下了一些担忧。
自降清以来,洪承畴便是绝不可能再回头了。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崇祯以为他殉国了而闹出的那个笑话,使得他一旦降清就只能在这一条路上走下去。
“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
“反面事仇,先帝赠若官,立庙祠若、祭若,荫若子;若背义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若通天之罪,过李陵、卫律远矣”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
这些年来,对于他的咒骂从未停止过,就连他的老娘和弟弟都已经不认他了。
每每想到这些,洪承畴就无不恶毒的想到:“如果满清征服了中国,那么我洪承畴起码还是满清皇帝的奴才,是人上人,而你们这些咒骂我的家伙以及你们的子孙后代未必能活下去不说,即便是能够活下去也是在满清体制中连奴才都不如的汉人,那尔等的辱骂于我又有何伤?”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洪承畴对于满清镇压抗清运动一事可谓是极其上心,竭尽全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无论是在满清朝中,还是当初在招抚江南总督的位置上,对于有影响力的明廷文武一向是能招抚就招抚,实在招抚不了就要辣手残杀,以为震慑之效。而他的努力,也使得满清在入关的前几年镇压江南抗清义军上面很少有出现过惨败的。
丁忧结束后,洪承畴人在朝中,历经了多尔衮当政,以及其死后顺治亲政的一系列事件,但是对于扩日持久的抗清斗争却还是极为关注。
陈文崛起于浙江,几次大战不仅将浙西南的清军一扫而空,更是在间接上导致了江西张自盛突围以及闽南郑成功攻陷漳州、围困泉州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即便没有这些,满清养活旗人,养活北方的文武绿营,支持各地镇压抗清起义的大军尤其是西南的永历朝廷,这些无不需要东南的财富来支撑。其中浙江的杭嘉湖以及江南的苏松常镇这些地方乃是关键中的关键,陈文大军所在的金华距离杭州不过一府之隔,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江南不复为满清所有,到时即便是锁江自守满清也根本撑不了几年。
接手了陈锦的烂摊子,以着洪承畴对江南的了解,以及通过奏报的只言片语从中分析出的精要,很快他就对于当下的局势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眼下的东南四省,虽然清军依旧拥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分驻各地镇压反抗势力使得他们很难抽调过多的兵力来进行镇压,陈文能够轻取金华就是个例子。
现在浙江明军和福建明军拥有着战略主动权,清军,尤其是福建清军根本不敢轻动,因为一旦有个行差踏错的话,福建这个省在这两支明军的夹击下可能连和满清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再加上,在他出发前击杀孔有德,横扫广西未久的那个李定国。这三支明军势力虽然联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联手,无论是陈郑于闽北或是浙江温州,还是陈李于江西,亦或是李郑于广东,满清在东南的统治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东南战局的突变来自于浙江,也必须从浙江开始着手。殉国不久的浙闽总督陈锦并非不知兵的庸才,能够几次三番的击败他,最后将其逼死在衢州的陈文自然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经过了缜密的部署,洪承畴总算是争取了一些时间,而这份捷报的传来宣告了今年浙西南足以改变地区形势的军事冲突的停滞。然而洪承畴却很清楚,这其实也不过是暂时的而已。
他筹划的衢州三县联防和死守青田的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大的功臣不是如杨捷、王之纲、马信、张国勋和胡来觐之流在满门抄斩的逼迫下奋勇作战的清军,而是已经死在衢州的陈锦。是陈锦为满清拖延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他只是利用了明军连番征战、士卒疲敝的弱点而已,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几个月后,一旦浙江明军占领区的秋税征收完毕,招募的新兵训练完成,浙西南的战火势必将会重燃。
藏匿了行迹,躲在暗处谋划,借住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