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吴县诸生,倪用宾与金圣叹很是熟悉。按道理来说,城里来了闯贼,而且还殴打本地人士,官府不治那些闯贼的罪,反倒是将那些本地人拿进了大牢,如此“乱来”,以着金圣叹的脾气,早就跳将出来了,此刻还能让王抢了风头,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倪用宾有此一问,金圣叹依旧是皱着眉头,摇了摇头,随即仅仅是用了一个“吾感觉今日定然是要出事”的废话便答复了倪用宾,随即有转入到那等不安的状态之中。
自昼锦坊巷东段一路向西,众人很快就来到了文庙正门左近。一路上,倒也不甚长,但围观的百姓却一点儿也不少。苏州这般大城市,每日发生的事情太过繁杂,苏州城里的老百姓也算是见多识广,此间看着士人捧着神主牌往文庙走去,哪还会不明白这群士人的用意所在。
尾随而行的人流越聚越多,尤其是那些士人还在不断的向沿途百姓讲述他们是为了“本地良善”遭到闯贼殴打,随后却被官府关进大牢才聚在一起哭庙的,本地人的同仇敌忾被激了起来,人流亦是越聚越多。
行至文庙不远,官府显然是早已得到了消息,衙役们严阵以待。眼见着这些士人们聚众而来,花白胡子的苏州府学教授越众而出,直接便向为首的王喝问道:“尔等不在家安心读书,等待科举重开,聚众至此,意欲何为?”
府学教授,一个正七品的府一级官员,级别上只是与知县等同,但是这些士人无论是什么功名,都不敢有丝毫造次。
“回老恩师的话,学生等今日聚众至此,乃是为长洲县衙包庇闯贼,拘押本地良善一事而来。闯贼乃是祸乱天下的贼寇,容他们戴罪立功已是国朝无上之恩典,此等罪人,竟敢在苏州这等久慕教化的所在逞凶,而县衙竟不分青红皂白,包庇罪犯,诬陷良善入狱。吾等来此,就是要问一问,这公理正义是何存在!”
王一言,当即便引起了周遭士绅、百姓们的呼应。本地人被外乡人殴打,莫说是不知道被打的都是些前去挑事的流氓地痞,便是知道,也多会有人出于乡土情谊而出言维护。
士绅、百姓如此,教授也是叹了口气,继而对王说道:“所犯何罪,自有提刑司调查。尔等如此,置官府于何地?”
“老恩师此言差矣,我等读圣贤书,为的就是造福百姓,如今百姓有难,官府却偏向罪犯,这时候读书人不站出来,还有何人能为百姓伸张正义!”
“说的好!”
周遭的贺彩声响起,教授知道劝说无用,摇了摇头便退了回去。没了教授阻拦,衙役们也不敢当着这些士绅,人墙很快就被冲破,文庙前的广场也暴露在了众人的眼前。
文庙与平日里没什么两样,唯独是大门前的两侧,多了八个下面有轮,上面凸起的部分有两个手柄,另有一根软管不知是从何处伸出来的,远远的看得不甚清楚。
前面是怪车和衙役,后面是一个个文庙里预备着走水时所需的那等特大号水缸水缸。王和周围的几个士绅对视了一眼,彼此似乎都不甚明白这是何意,但却也没有顾得上这些,而是大步的走到文庙前的广场。
“永历十二年腊月初七,江南生员为长洲傅鼎臣,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包庇闯贼,诬陷良善。罪行发指,民情沸腾。读书之人,食国家之廪气,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不料竟出衣冠禽兽,如傅鼎臣之辈,生员愧色,宗师无光,遂往文庙以哭之……”
檄文洋洋洒洒,将他们此来的缘由说了个明白。明时苏州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士绅每有看不惯的事情,无论是官府有不法行径,还是士人遭到苛待,总会聚集于此,作檄文,向孔圣哭诉。
读书人在民间是一股有力的社会力量,在朝中他们也有着同窗、同乡、同年的关系网存在,影响力巨大,所以当地官府往往不得不加以重视和安抚。
此时此刻,巡抚大步上前,问及要求,王举着神主牌,提出的要求也很简单,那就是驱逐夔东明军,释放那些从事着青皮、游手、打行以及盐帮“工作”的“本地良善”。
这个要求很简单,看上去也很合理,本地人庇护本地人,驱逐那些让他们厌恶和恐惧的乱臣贼子,这在历次哭庙中算不得太过分的要求。
事实上,这也只是表象而已。包括王和为首的那几个士人都知道,驱逐闯贼只是第一步,今天驱逐闯贼,明天就可以驱逐海寇,后天更可以将其他江浙明军备补兵客串的商贩诬之为是“闯贼”、“海寇”,从而加以驱逐。只要把这些商贩都赶走了,他们才可以继续罢市,逼迫官府妥协,从而达成真正的目的!
条件提出,然而巡抚却并没有答应,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