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胡人的后代,祖先是北魏拓跋氏,随着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几经折腾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雨季嫁17岁花季的我。长孙无垢皇后很小时就知书达理,饱读经书,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照顾我起居,征战八方,无需娘家操心。
我们情比金坚、青梅竹马,我21岁随父在晋阳(今太原)起兵,一路东征西讨,打入关中,建立大唐,随后又与王世充、窦建德等豪强作战,短短数年,就平定了偌大的一个中国。在这段戎马征战的岁月,长孙无垢紧紧追随着我在各处奔波,沏茶洗衣,事无巨细,竭力照料其生活起居,使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贴心暖肺的抚慰,从而使我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成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我登上皇位之后,长孙无垢保持原有的秉性,不骄、不慢。
②“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可她拗不过我,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
这就是她聪明一贯的作风原则,有她,如此好!
说着眼泪终再次忍不住哭泣,是我不珍惜她……
所以,我不想再失去了,因为失去,所以懂得珍惜,雪妃,随我回宫吧!
紫竹苑已经建好,再恢复原来的模样了,只等着女主人你回家。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深情亲吻着我的樱桃小嘴,我轻轻推开他,说:“容我考虑考虑,谢谢!”
朕允你,说着,头也不回消失在鹤岗屋。
这时候,三月三春雨,下得愈来愈烈,他冒着狂风暴雨回宫……
泽文:
①《新唐书?魏徵传》)-------这就是[望陵毁观]的故事。封建王朝的道德标准是以孝为先,至于夫妻之间,则很冷酷的要求“夫不祭妻”,连祭奠都不被允许,公开思妻怀妻更加会遭人讥笑和轻视了。太宗作为封建帝王,对此规矩自然是心知肚名,但他却毫不避讳作层观,望昭陵,如果不是太过思念,情难自已,又怎会明知故犯呢!
在魏征的劝讽下,层观虽然被拆除了,但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越发汹涌难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全唐文?答魏征手诏》并见于《册府元龟》)。并又说,虽然“岁序屡迁”却依旧“触目摧感”,真可谓‘一字一血泪’,看后令人不免唏嘘。
②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也不好再推辞,就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只是一个原则,因为她知道没有必要用细枝末节的建议去束缚聪明的丈夫,她也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从此以后,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请记住本站: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