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难道,难道?”
这节度使喃喃自语起来,他怎么都不相信,这眼前的孟长老会使出这样的招式,他便问了一句。
“你师从何人?”
“怎么?你难道也怕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很奇妙。”
众人听闻孟长老这么说,都不解其意,只得看下去。
此言已经昭然若揭,说明节度使认识孟长老教授他武功的人。
“没可能,我亲眼见奇才和尚断了气,才离开了池清苑。”
众人不解其意,就听孟长老慢慢说来。
要说这池清苑,就不得不提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书法。前情已经提到过王羲之书法的精妙,和无与伦比的书法。
那这《兰亭集序》是在什么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呢?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酒兴一起写下28行,总共324个字的《兰亭集序》。尽管王羲之酒醒后想要重写,但怎么也写不出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的感觉。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也正是因为《兰亭集序》的收放自如、浑然天成,据传唐太宗爱不释手,甚至据传将《兰亭集序》的真迹陪葬于昭陵。
《兰亭集序》之珍稀,可以从上头盖满帝王的落款窥见端倪,至今也成为两岸三地收藏家们追求的梦幻逸品。
在这《兰亭集序》昭陵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王羲之对这幅作品十分珍惜,于是就当做传家之宝,代代相传,传到了他的第七代孙辈智永和尚本名王法极手中。智永和尚死后,就将《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辩才和尚得到《兰亭集序》后,小心翼翼的保管,并在卧室的屋梁上开凿了一个洞,将其藏了进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辩才和尚藏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消息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多次派人强索,可是辩才和尚却以不知下落为借口进行了推托。
李世民决定智取,便派能说会道的监察御史萧翼,假扮书生混进寺庙。一段时间的接触后,萧翼完全取得了心思单纯的辩才和尚的信任。
最后萧翼拿了几幅王羲之的作品与辩才讨论,骗出了辩才所藏的《兰亭集序》,献给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
唐代史学家刘悚在其著作《隋唐嘉话》中,记载了上面《兰亭集序》的流传经过,李世民得到《兰亭集序》分外珍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驾崩后,太子李治将《兰亭集序》当做李世民的陪葬品,一同葬于昭陵。
可是五代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觊觎昭陵的宝贝,他手握兵权,有恃无恐,便开始了疯狂的盗陵行动。摘自闲庭斋阁的文章
这些也不是关键的地方,而在于辩才和尚。其实他早就知道李世民十分想要这《兰亭集序》,李世民是一国之君,任凭他想尽办法,这《兰亭集序》也一定会落入他手。
所以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真迹给了李世民
其实他早就临摹了第一份拓本,藏了起来,后辗转传给了奇才和尚。
这奇才和尚说也奇怪,并非真正登记在册的和尚,只是躲避战乱才剃光了头,他本人早就犯了五戒,世人也称他为五戒和尚。
想当年,一个青楼女子,打死了一个地痞无赖,说也奇怪,就在五戒和尚被抓起来没几天的功夫,这天下大赦,他就被放了出来。
这青楼女子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就以身相许,为他生下来了一个好小子。
说这奇才和尚犯了五戒,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从不含糊。
他日思夜想这传下来的《兰亭集序》,却无意中盾破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其中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功秘籍,这奇才和尚闭关三年,终得其法,遂将这功夫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在众人问这儿子身在何处时。
众人都没想到云上飘站了出来,他说。
“没想到他老人家,还曾收过徒弟。”
众人不解云上飘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按理说,应该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云上飘就补充了他知道的事情。
原来,云上飘年少时,因为母亲病重,就去天山挖取天山雪莲。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颗,便日夜守护,终待花即将开放的时候,激动万分的他差点滚落悬崖,恰巧被一位老者相救。
老者知道元上飘是因为救母亲,感念他的孝心,就替云上飘摘了下来。
可云上飘救治母亲后,被母亲责骂,只因这天山雪莲是天山上的圣物,凡人不可侵犯,母亲就责罚他保护好每一朵天山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