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在,日子一天天儿过去,悠然还在为扮演一个好儿媳而努力。天天主动做了饭,给大家掌勺舀入碗中。
悠然发现,在俊梅还没有习惯她这个“悠然嫂子”的存在之前,自己却习惯了俊梅幽怨的眼神。
虽然每次庚辰和鸾凤,都会把自己碗里的好吃的,分别给了梓辰和俊梅。悠然虽然也很欣赏两人的做法,但还是会不由自主把锅里的饭平分掉。觉得从小母亲就这样教的自己,也很有道理,这样做是不会错的。
三元和辛花也觉得俊梅太刁蛮任性,从小吃独食吃习惯了,只希望俊梅在悠然的影响下能有所进步。所以对这一切也不加理会。
很快过年了,今天是大年初二。
今天是大媳妇儿、小媳妇儿们回娘家的日子。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里的马与大车,都要先尽着头一年刚结婚的新人回娘家用。
村里这样安排是有深意的,新人回门一般特别引人注目,村里让她们风风光光的回娘家那些大姑娘们都以为古槐村很富有,那还不都抢着要嫁到古槐村来!
所以古槐村村民们也很拥护这个规定。
头年儿个有五个人结婚。一大队有一个,二大队有三个,三大队也就庚辰一个。
每个大队有两匹马,三大队庚辰理所当然有一匹马用。
二大队的马匹不够用,二大队队长没法只好让三人抓阄。没抓到阄的觉得梓亭没有孩子拖累,就来央梓亭。
梓亭知道鸾凤不想被悠然比下去,就推说鸾凤发烧走不动路。自己不得不赶了车要去为由拒绝了他去找一队大队长借去。
来人一脸做难的走了。去找一队大队长,觉得人家一队大队长老婆孩子一大堆的,也不可能借给自己。但还是硬着头皮,对一队大队长说了,没想到人家没说二话的就给应了。说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用马车。
本来对梓亭挺推崇敬仰的那个乡亲,从此对梓亭的为人在感观上是一落千丈,不再恭维。
各队的牛车,早就被家里孩子多的或道远的预定完了,没马车、没牛车的只好两口子背了、扛了孩子,拎着篮子,地上走着回娘家。
庚辰和悠然是新人。不能自己拎着篮子去。
要找还没有结过婚的童男子抬了篮子去。以显示婆家对儿媳妇娘家人的抬敬,感谢人家把养了多年的女儿嫁到自己家里来。俗称“抬篮子”。
马家人多,大家抢着要去,最后庚辰指了五个年轻有朝气而且稳重的兄弟。这是年前就定了的。
其实三个人就行,可没办法,都想跟了去。四个抬篮子的一个赶车的。
等太阳爬上来,天儿暖和了点儿,一车子人出发了。
到了宋家村,先让抬篮子的人下了车。用两根准备好的木棍交叉着抬了篮子,在地上慢慢走着。
赶车的赶了马车载着庚辰和悠然直接先回了杨家。
杨家一看新人到了,就把他们请到屋里,庚辰给杨老太拜年磕了头。
杨家人不多,杨老太辈分最高。没有别的长辈,庚辰不用再出去拜年。
杨老太给他介绍了连襟认识,就和连襟一起,连同赶车的坐下慢慢喝茶。
杨老太命悠然的大哥、二哥去接篮子,回敬悠然的婆家。
篮子是妹夫的父母给准备的,就如二老亲临。所以杨老太的两个儿子也非常恭敬的把篮子接入家中。也应下了抬篮子人的玩闹着要糖、要烟的一些小要求。
然后摆了酒席款待新人。
抬篮子的身份改变成了“保驾人”,凡是向新人敬的酒,他们要替庚辰挡了,确保庚辰不醉。
悠然晕车,来时的路上吐了一次,到了家下车后又吐了。觉得天旋地转的。回家和母亲照了个面就去大哥家躺着去了。
中午也没怎么吃饭,下午悠然强撑着和几个嫂子们还有姐姐包了饺子。到了傍晚才感觉舒服一些,吃了一碗饺子。
然后辞别母亲兄弟跟庚辰回家,走不远又吐了。有人打趣儿说是不是怀上了?悠然摇头,就这样走走停停的好不容易到了家。
看悠然极差的脸色,众人不敢再闹。庚辰给他们分了回来时,杨老太放在篮子里的,包着糖的红包,就都散了。
三元和辛花看见悠然不好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悠然说是晕车。辛花关切的说要去请医生。
悠然赶紧告诉婆婆别让人打扰自己,睡一晚就好了。然后回屋直接睡下了。
庚辰把篮子给了母亲。辛花一看,里面还有杨老太,特意给包的大红包。就拿出来给梓辰、俊梅、鸾凤分了一半儿,自己留了一半。
第二天一早起来,庚辰去挑水了。辛花拿了剩下的糖,到庚辰屋里看悠然好点儿没有。
悠然本来已经起了炕,可感觉还是头晕就又合衣趟下。
这时辛花进了屋,悠然听见有人进来忙睁了眼。一看是婆婆,连忙起身。
辛花把糖放在炕上问道:“怎么样?好点儿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