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福伯带着十个人来到了清宁宫。√
“老奴福生,见过太子殿下。”
“福伯,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朱慈烺见状,连忙上前将福生搀扶起来。
朱慈烺看到福伯身后十个人,疑惑的问道:“福伯,这十位是?”
福伯躬了躬身,谦卑的说道:“回禀太子殿下,这十位是皇后娘娘亲自挑选的庄稼人,全部都是资深的老农。”
听福伯说完,朱慈烺的眼眶有些泛红。没想到周皇后竟然亲自为自己挑选人,这想必就是母爱吧,总是会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子女。
朱慈烺惭愧的说道:“没想到区区小事竟然还让母后亲自挑选,真是让母后费心了。”
福伯轻声说道:“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说既然要帮就要帮到底,您值得最好的。”
“如此一来,那本太子更不能辜负母后的美意了。福伯,母后给本太子的百亩良田在何处,本太子要去看看。”
“太子殿下,这是娘娘太宫外庄子的地契,从现在开始,您就是庄子的新主人了。”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沓地契,恭恭敬敬的递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接过福伯手里的地契,也不查看直接命人收了起来。
“太子殿下,不查看下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本殿下相信你。”
福伯听朱慈烺说完,不由得高看了朱慈烺一眼,没想到朱慈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日后定当是办大事的人。
“太子殿下,老奴已经将马车备好,烦请太子殿下跟老奴一同前往宫外的庄子。”
“好,本殿下就随你去母后的庄子瞧瞧。还请福伯带路。”
“太子殿下跟老奴前来。”
“戚隆,夏暖,你二人随本殿下一同前往庄子,春香留在殿内看殿。”吩咐好之后朱慈烺便跟着福伯走了出去。
路上戚隆不解的问道:“殿下,属下愚钝,不知殿下为何不去念书,缺要浪费时间来种植粮食。”
朱慈烺笑了笑说:“民以食为天,现在正处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很多人都饿死了。甘薯跟珍珠米又称红薯跟玉米,这两种农作物,极易存活,而且产量还非常高,是一般产物的三倍到四倍。解决了粮食问题,我大明方能安心御敌啊。不然的话,将士们肚子都填不饱,又谈何保家卫国。”
戚隆听朱慈烺解释完,不由得高看朱慈烺一眼,更加坚定了追随朱慈烺的决心,跟着这样的一位主子,何愁不能出人头地。
戚隆惭愧的说道:“是属下眼光短浅了,属下受教了。”
朱慈烺笑着说:“其实,每个人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找不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天灾人祸总是避免不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将粮食的产量提升上去。随后在国外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粮仓,这样方能让我们百姓免得受饥挨饿。”
在朱慈烺跟戚隆闲聊之际,马车已经到了庄上。
福伯说道:“太子殿下,庄子到了。”
戚隆猛然一跳,跳下了马车。随后从马车后面拿凳子垫到地上,朱慈烺踩着凳子才下了马车。
福伯带着朱慈烺走进屋中,拿出地图向朱慈烺介绍到。
“太子殿下,庄子上现有二十亩水田,六十亩良田,十亩山田已经十亩荒田。不知太子殿下如何打算的。”
朱慈烺思考了一会说道:“二十亩水田全部都种上水稻,六十亩良田,三十亩种上寻常的谷物,十五亩种上甘薯,十五亩种上珍珠米。至于山田以及荒田,各自种甘薯以及珍珠米。”
福伯拿笔将朱慈烺的要求全部都记载了下来。
“对了,谁会种植水稻。”
人群中,站出来一个浑身黝黑,精状的老汉。
“回禀太子殿下,小的袁士康,从一十五岁开始种植水稻,到现在四十五岁,已经种植三十载。”
朱慈烺一听名字,吃了一惊——袁士康。不会是二十一世纪,那个姓袁的老爷爷的先人吧!那个老爷爷以一己之力解决了,华夏十三万万人的吃饭问题。
想到了这里,朱慈烺恭敬的说道:“袁师傅,可曾听说过杂交水稻?”
袁士康一听朱慈烺叫自己师傅,当即跪在地上,惶恐不安的说:“太子殿下,您可折煞小老头了。小老头可担当不起师傅这称呼啊。太子殿下唤在下姓名就行了。”
朱慈烺没想到自己这般,将袁士康吓的大惊失色,有些无奈的说道:“欧阳公说过达者为师,袁老种植水稻三十载,就经验来说,完全配得起自己称一句师傅。”
袁士康死活不同意朱慈烺喊自己师傅,无奈之下只能称袁老。
朱慈烺问道“袁老,可曾听说过杂交水稻?”
袁士康一脸疑惑的问道:“太子殿下,什么是杂交水稻?小老头从来没有听说过啊!还请太子殿下解惑。”
“杂交水稻就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