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章纪念《落水狗》及《12.1枪杀大案》。
——我记忆中最伟大的两部暴力美学!
华州市,地处华南沿海,北接福建省诏安县,南连广州省潮州市,坐落在广东和福建交界处的华州半岛上,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华州市默默无闻,一直都只是南海沿岸毫不起眼的边陲小镇。直到19世纪中期,日落西山的满清帝国被英国舰队的巨船一炮轰醒,却为时已晚。在和英国签署了耻辱的不平等条约后,息事宁人,华州被清朝廷拱手相让。
此后,接近一个半世纪的英治时代里,华州市发生过多起对英政府的顽抗起义,虽都以失败告终,却让英治政府头痛不已。二战过后,日不落帝国开始土崩瓦解,殖民政府力不从心。最终,不列颠发来了一纸批文,和华州市全体公民签署了自治协议。华州市名义上仍属英帝国,但却成真正的独立区域。
但华州市新的自治政府对此结果仍不满意,一把回归祖国的心中热火,持续了一个世纪仍熊熊燃烧着。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时机已经成熟,在20世纪末,华州市特别行政区成立,她终于回归到了母国的怀抱中。
一个半世纪的漂泊史过后,华州市已经成为东亚最的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华州半岛,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长津、环亚、马礁和夏岛。长津在最北面,和大陆接壤;马礁在中东部,占据着最大的面积;环亚和夏岛位于最南端,相互并不接壤,被一条狭长的华州海峡分割,却都在北面和马礁相连。
天还没亮,就有从阿拉伯海岸越过马六甲、漂洋过海而来的运船,停靠在夏岛的玛丽港上。斑驳的猩红日光,从太平洋的远方缓缓而来,投射到对面码头晶莹的玻璃窗上。每天,都会有至少一艘远洋游轮,跨过辽阔的太平洋到达玛丽港。对海上生活已经产生厌恶的人们开启香槟,庆祝即将在华州度过的美好时光。数十米高的游轮船头,将宝蓝色的水面一分为二,溅出的水花在半空中扬起一道绚丽的彩虹。
从玛丽港上岸,可以暂时歇下脚步,坐在路边的红木长椅上,看着对面雄伟的圣玛丽像发会儿呆。圣玛丽像,连底座一共高达59米,坐落在与玛丽港隔海相望的孤岛南峰岛上。每到夜晚,她的全身都会被五彩的灯光点亮,像是一座无声的灯塔,在为海船指引着方向。
1959年,庆祝自治政府的成立,华州市民自发捐助并修建了这座雕像。她身着洁白的连衣长裙,右手握着十字架,左手抱《圣经》,笔直地站立在南海的入海口处,她微微低头,面朝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俯视着远道而来的各色船只。
沿着滨海大道,总是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游客和商贩聚集在海岸边。沙滩上总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所以一年到头这里的场景都是人山人海。穿过宽阔的街道,面前突兀地出现了如热带丛林似的无数摩天大楼。这个由钢筋水泥铸就的奇迹,便是华州半岛南岸的世界级金融中心——自由大道,它是全球近半数跨国银行的大中华区及东亚总部的所在地,并有东亚第一高楼华州中商大厦,和地标性建筑亚洲国际贸易中心。
如果对这些繁华的建筑没有兴趣,便可义无反顾地乘船、或者通过跨海大桥去到对岸的环亚。如果说,夏岛已经让人对高楼大厦产生了视觉疲劳,那么隔岸就到处都是可以慢慢品味的人文情怀了。从英治时代开始,这里就是亚洲的文化中心。英治政府的旧址就坐落在环亚的中心,现在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围绕老旧的政府大楼,满眼都是维多利亚式的古朴建筑群。
环亚不仅是来到华州的旅行者们必经的观光区,更是享誉世界的购物天堂。以老政府大楼为中间点的伊丽莎白大街,聚集了上千家世界级品牌的驻店。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手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在欢声笑语中,从一家商场走出,又转身了旁边的店铺。
华州市地铁,是除长津外其他地区的最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共有十条路线,最北到马礁的黄隆山、最西到环亚国际机场、最南则连通玛丽港。每天清晨五点半开始直至午夜,每隔数分钟一班。地铁大都从城市地下穿过,但也有通过跨海大桥的九线,在行驶的列车上就可以纵览华州海峡的美丽风光。
长津和诏安县以及潮州市紧密相连。但在悠长的英治和自治时期,始终有一条分界线,不时地将华州和大陆同胞分割开来。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极少有人能穿过屏障到达陌生的对面。但自从华州回归以来,这条分界线却成了长津最热闹的地方。从边界线上,有宽阔的公路绕过山林,直通玛丽港和伊丽莎白大街。
长津因为高低起伏的地势,不适于经济发展和市民居住,所以一开始就被城市规划者当做了绿化地带。华州近70%的绿化区域都集中在长津,虽然人口稀少,但这里天然的自然景致,却为拥挤的华州了一片珍贵的休闲度假的去处。
华州市的最高峰——黄隆山就在长津的辖区里。在工作之余,抽出一个假期登顶黄隆山,便成了华州人都可以享受的外出乐趣。在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