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与回纥也是见过仗的,开元、天宝年间,吐蕃图谋西域,先是与突骑施联姻,继而扶持拔汗那僭主,最后正式发兵北上,攻破小勃律。高仙芝率军远征小勃律,击败蕃军十万,生擒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当时回纥亦曾发兵相助,在战阵之上,砍过不少的吐蕃人头。
所以吐蕃方面对回纥军力的评价是颇高的,自认为马不如回纥为良,所以骑兵一对一,绝对不是纥骑的对手。加上这次回纥军虽然千里远征,但既然敢应唐之请,必出精锐,既然敢会唐来攻,必然歇息已足,是生力军。平原之上,骑兵称雄,则有几千回纥精骑加入,足以对战局造成巨大的影响了。
马重英当即望向尚赞磨:“请大尚调兵攻城,牵制郭昕,我亲往南垒,去看回纥军势!”尚息东赞立刻站起身来:“我也去!”
——————————
其实所谓回纥援军,根本没有数千,甚至不足一千,而仅仅两人罢了。
这两个人,自然便是流亡的大将帝德,还有车鼻施吐屯发裴罗特勤之子阿波啜。据说保着叶护太子逃出来的,总共十数骑,但多数都仍旧服侍在太子身边,肯接受李倓的要求,将自己作为收留的补偿,同时也充作人质的,唯有帝德与阿波啜两人而已。
回纥的铠甲,很有中亚细亚色彩——主要是受突厥影响——本与唐军不同,但那只是本部精锐罢了,因为所辖部族很多,品流复杂,故此也有很多战士使用受赐的唐甲,或者干脆只戴皮帽,穿皮裘。
既然如此,那便容易伪装啦。
鄯州终究是陇右节度使的驻节之处,想从库房里挑出一千套皮裘,或者中原色彩不那么浓厚的皮甲来,并不困难。关键是旗帜,光有一面叶护旗是不够的,于是杨炎召集了全城的绣女、匠人,在帝德的指点下,于一日间便制成回纥战旗两百面。
随即将这些物资装车,混杂在粮车之间,在李汲等人的护卫下,经湟北大道,运入李元忠军中。
李元忠自从杀出小峡,夺取了蕃军东垒之后,鄯城和鄯州之间的联系通畅,连日来接受各种物资、器械做补充,也包括李倓、杨炎从各处搜罗来的战马——各州、各城都须留兵防守,但马匹就用不大上了,最好俱输前线——足以编组起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队伍来。
假冒回纥骑兵的,多半是神策军将,其中真正能够纵骑驰骋,与敌马战的,亦超过了半数。这支骑兵的主将,当然是李汲,至于帝德和阿波啜,不过顶在最前面的幌子而已。
李元忠派出三千步卒,杂以一千“回纥骑兵”,攻打吐蕃军建于鄯城城南之垒。蕃将见到回纥旗帜,不由大惊,遂不敢出战,只是严密防守,并遣使急报城西的主将知道。
唐军距离敌垒两箭之地,停下脚步,重新整列。帝德对李汲说:“我家叶护旗号既至,不怕蕃贼不胆落,但彼等既然有沟垒为恃,未必便退,恐怕还需要先杀上一场。然而积雪难行,骑兵的威力怕是连五成都发挥不出来啊,该怎么办?”
李汲点点头:“你的唐语,说得益发娴熟了。”随即双眉一挑:“那我便先率步卒向前,骑兵放箭遮护吧。”
李元忠本有雪地交战的经验,不必李汲提醒,就准备了大量干草,给步卒裹在鞋外,或者给战马绑在蹄下,这对于积雪之中抽拔腿脚并没有太大益处,却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打滑——蕃垒之外,亦常有骑兵进出,分散巡哨,所以大部分积雪早被踩实了,变成了冰凌,防滑最为重要。
李汲下得马来,命人递过一面大盾,斜斜地遮护在身前,然后高呼一声:“李二郎请得回纥叶护率万骑来也!”招呼步卒,拔腿朝前便冲。
步兵盾牌一般都比较长大,绑在臂膀上,上至眉棱,下齐膝盖,以木为之,外包皮革。此外也还有更大的盾牌,长度达到五尺,基本上战士只须稍稍屈膝、缩颈,便可以彻底藏身其后,多用来配合车辆拱护营垒——倘若步兵扛着,那便太宽大、沉重了,不利于运动。
然而李汲所用,就是这么一面大盾,左臂扛着,仍能健步如飞,蕃垒中乱箭齐发,多数都被大盾挡下,若有遗漏,他自己挥刀,或者身旁步卒使矛,也都能给拨开。两箭之地,一眨眼便即冲过,而直到李汲跃过壕沟,迫近营门,后面骑兵才刚贴近敌垒,还没来得及放箭掩护呢。
帝德不由得赞叹道:“李汲果然是无双勇士,即便我回纥之中,恐怕也没有对手啊!”
他并不是骑兵的指挥官,这一千骑兵分为两队,仍由陈桴和羿铁锤率领,那个李汲从河西招揽的马蒙也在其中。
贾槐自称不擅长骑马,不肯伪装成回纥骑兵,本以为李汲领着骑兵,肯定第一时间朝蕃贼冲过去啊,自己杂在步卒中间,安全系数会高一些。谁成想李汲竟然改将步兵,先期往登,他没有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在后面。
他擅长使棍,本非军中制式兵器——棍子不容易敲死人哪——既须临阵,便从库中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