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把他在河阳的遭遇,一五一十,禀报李适。对于自己阵前搏杀,两次降将之事,并无夸大,但对于最终被轰出唐营,他却多多少少添了些佐料,仿佛是被李光弼赶出来似的,权且抒发心中愤懑罢了。
李适听了前因后果,也不禁双眉一轩,两眼一瞪,勃然大怒道:“鱼朝恩这狗贼,焉敢如此妄为?孤若得掌权柄,必将此贼千刀万剐,放舒心头之恨!”
李汲忙道:“不劳殿下,请让于我来杀吧。”
李适恼恨过后,又不禁喟然长叹:“高力士、边令诚,乃至李……鱼朝恩,多少阉宦,恃主之宠,乱军误国,乃不知圣人因何始终不悟啊……”
李汲撇一撇嘴,分析道:“人君居于九重之上,但心生骄惰之心,必然耳不聪,目不明,易为小人所惑——如昔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辈,皆是如此。然而人君果不知彼等恶行么?唯因怠惰,不肯费心管束,乃用阉宦为心腹,妄图加以制约罢了。
“大抵在人君想来,阉宦无家族,无子嗣,无朋党,荣辱唯系于人君一身,易黜易杀,故可放心使用,不至于留后患。然而,即如今日之事论,李辅国难道没有妻妾么?虽无真子,难道无假子么?朝臣多仰老贼鼻息,竟连李揆都称之为‘五父’,难道不算朋党?”
李适捻须沉吟,反复咀嚼李汲的言辞。
只听李汲继续说道:“前汉有石显、弘恭之祸,竟害帝师;后汉有十常侍之乱,杀大将军。前车之鉴,史不绝书,而人君终不悟者,何也?以为易黜易杀耳。然而以阉宦制朝臣,固不为朝臣所惑,却反为阉宦所惑,既为所惑,何能任意黜之、杀之?且即便两汉亦不使阉宦将兵……不常使,大概只有一个蹇硕吧——则若阉宦得了兵权,恐将更难制约。”
他最后那句话就是冲着鱼朝恩去的,固然鱼朝恩如今只是监军,还说不上真正掌握了兵权,但相差也只一步而已啊。至于王驾鹤、窦文场、霍仙鸣等人,都是小角色,反倒可以暂且不论了。
李适点点头:“长卫说得是,人君用阉宦,为不能制朝臣,但能御下,何必用五体不全的寺人哪?总是怠惰之过——上皇壮年时,不闻高力士敢妄为!他日我若……皇太子若践祚,孤必极谏,使罢诸宦参政、监军之事,只用为宫中洒扫。”
李汲心说但愿吧。其实阉宦掌权,就历史大潮而言,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历朝历代,相权一直在和皇权相争——当然不是争主导权,而只是争具体执行权罢了——一旦整个朝臣体系渐生尾大不掉之势,皇权就只能新扯一票人出来加以遏制。有能力,也有雄心的帝王,会建内朝——比方说汉武帝——能力不足,或许雄心也不足的帝王,便只能寄望于宦官了。
因为谁都会觉得身边人会比外人来得可靠吧,况且宦官跟朝臣完全是不同的出身,总感觉比起同为士人出身的内朝官来,会更方便管理一些,也不至于内外朝沆瀣一气。
当然啦,这全部都是错觉……
以李豫的软弱性格、中等资质,估计他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阉宦问题的,能够将宦官权力限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就算很不错了。或许只能寄望于将来的李适……希望小家伙你不要走你祖父的老路啊。
哦,其实若李适执政前二十年,能跟他祖父类似,也还不错。至于其后,不但太遥远了,李汲懒得去想,而且历代帝王若得长寿,有几个不会老了老了,逐渐昏悖下去的哪?君权缺乏足够的制约,必将导致类似恶果,真不可能奢望李适是特例,能够一直英明神武到五六十岁——倘若他能够活到那个岁数的话。
既然提到了阉宦问题,李汲趁机问道:“既放鱼朝恩监外军,则如今宫中神策,由谁统领?”
李适说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儿——“圣人用了啖庭瑶。”
“是什么人?”估摸着也是宦官,但李汲对于宫中诸宦,所知委实不多。
李适苦笑道:“自然是皇后的党羽……今知内侍省事朱光辉、内常侍陈仙甫、内给事马英俊、内谒者监段恒骏,加上啖庭瑶,皆为皇后心腹,人称‘五贼’……”
“竟有那么多宦官!”
李适答道:“今宫中宦官,尚不足天宝时的半数,如内常侍定额六人,如今才有两个……即便如此,有品级者亦三百余,朱紫不下二十……
“……好在就目前看来,啖庭瑶还不能彻底掌控宫中神策——他终究不如鱼朝恩,是从未将过兵的。”
顿了一顿,李适乃道:“禁军之事,长卫既归长安,还是要多上些心。你前日宴请神策军将,便是一招妙棋啊,可以常用。”
李汲双手一摊:“如何常用?我俸禄终究有限……”这种私底下的活动,就不可能走公账,或者总是走公账吧。
李适笑笑:“你身边见有财神在,还怕无钱么?”
李汲一皱眉头:“殿下说的难道是严……是说康老胡?!”
李适颔首,一拍李汲的肩膀,笑着说:“康老胡家财亿万,但有所需,直接开口索要便是,哪怕日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