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汲正色道:“谢师先救人,再提条件,光风霁月,李某感佩;则李某既受其恩,若不能如其愿,虽不为失信,却终非做人的道理。固然亏负于君,亦自当有所报偿。”
聂锋叹息道:“罢了,左右不过与人将养几岁,终究还会还家。节帅于某有大恩,某又何惜一女?”
李汲心说你这态度不对啊,难道闺女儿就不重要了么?不过再一想,自己这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不由得面孔通红,深感惭愧——还好他脸黑,瞧不大出来。
数日之后,谢自然领着聂隐娘去了,李汲则给了聂锋协军都知兵马使的头衔,并加都虞候职。他还打算上奏,表聂锋为从五品下的上府果毅都尉,但聂锋只受其职,不领其品,他说我又不是卖闺女儿……
——————————
时光荏苒,倏忽而过,很快便迈入了永泰二年。
二月,张献诚率兵入蜀,与崔旰大战于梓州。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崔旰竟然以寡破众,大败官军,张献诚仅以身免,就连朝廷所授旌节都为崔旰所夺。
旋即杜鸿渐进入蜀境,闻听张献诚已败,不由得深感畏惧,于是派人前去跟崔旰谈判,答应为他向朝廷求情。崔旰卑辞厚赂,恭迎杜鸿渐进入成都,双方相谈甚欢……
当然啦,成都及附近各县,仍旧掌控在崔旰手中,杜鸿渐将州府事一以委之,本人不过垂拱而已。并且他还信守承诺,上奏向朝廷推荐崔旰,请求将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让与崔旰。
李汲在魏博,要到六月份方才听闻此事,先是吃惊:“果然是御蕃的名将,这崔旰竟如此能战!”随即却又叹息:“杜公志气消磨,一至于此啊……”
杜鸿渐本为朔方军留后,是拥戴李亨登基的大功臣,这能被郭子仪瞧上,任以留后重任的家伙,能力可能差吗?但自外镇转入中朝以后,杜鸿渐却日益颓废下去,李汲在长安时便听闻,他终日念佛,不理政事……若非如此,元载也不肯援引其入政事堂,帮忙自己做个摆设了;也正因为如此,杜鸿渐还想着再回长安城去享清福呢,谁耐烦管蜀中这一摊子烂事儿?
李汲跑去找尚未痊愈,还在安养的崔措,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卿家七兄做得好大事!”
崔旰就此转危为安,加之李适受了李汲的请托,帮忙说项,于是李豫无奈之下,只得任命崔旰为成都尹、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其余蜀中诸将,如柏贞节、杨子琳、李昌夔等,亦各授本州刺史。就仅仅罢免了杀害郭英乂的凶手——普州刺史韩澄。
蜀乱由此而平——在朝廷主动妥协的前提下——但李豫仍不许杜鸿渐还京,哪怕仅仅当作一面旗子,你也给我再在成都插上几年吧。
消息又通过进奏官禀报魏博,李汲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再次上奏,弹劾田承嗣,恳请朝廷下旨征讨。
因为去岁奏上,李豫不理,仅仅是更换了天雄军监军使的人选,并命其劝说田承嗣,拆掉安、史父子四人的祠堂罢了,奈何田承嗣自恃天高皇帝远,丝毫不为所动。
——李汲还担心,倘若田承嗣就此低头,自己不大能够说动朝廷大张挞伐呢,好在那厮狂妄得紧,就真敢硬顶着偌大的罪名狂拉仇恨。
奏至长安,有了去岁的前例,卢杞依旧不报兵部、政事堂,而再次通过王驾鹤,将此劾状直呈李豫驾前。当时李豫正在蓬莱殿款待智藏和尚……
唐朝名义上以道教为国教,但受北朝影响,释门的势力始终全方位盖压道门。尤其安史之乱以后,官民人等历经苦难,甚至于对今世已不报什么希望,则自然倾向于宣扬来世的佛教了,导致长安城内释风大盛,上至宰相,下到平民,烧香拜佛者满坑满谷;尤其首相元载,还有以宰相身份出镇西川的杜鸿渐、出镇淮南的王缙,全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受此影响,李豫也逐渐向时流靠拢,这才将胡僧不空三藏(智藏)待若上宾,甚至于封以国公之号。
当下李豫读了李汲的上奏,双眉不由得微微一蹙,拿不定主意。智藏合什问道:“陛下有何烦难处?倘若非关国事,或许老衲可为开解一二。”
李豫却也不瞒他,抖抖手中劾奏:“天雄军使田承嗣不法,魏博李汲已多次上奏,恳请讨伐了——法师于此事又如何看?”
智藏正色说道:“此等事,陛下不当问老衲,在佛眼中,只有世间法,而无国家法,兵者凶器,能不用还是以不用为好。”顿了一顿,却又展颜一笑:“然老衲只能劝陛下以佛法化众,终不能以佛法治国,既然相关兵事,还是与宰相们商议的为好。”
李豫追问道:“法师可识得李汲么?其人是否功名心过重啊?”
智藏答道:“老衲与李施主确乎曾有数面之缘,但见其眸子清亮,心胸也必澄净。且少年人,岂有不望建功立业者?若圣人觉其性情燥急,所奏操切,何不询之以老成之人?”
李豫采纳了智藏的建议,于是暂不通知政事堂,而召司徒、中书令郭子仪入宫,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郭子仪先是推托:“老臣在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