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等到元载倒台,杨炎等受其牵连,纷纷被贬——其中杨炎左迁为道州司马。
其实杨炎之倒霉,并不仅仅因为他党同元载,更重要的是,在财政方针上,他与两位主官——刘晏和第五琦——分歧颇大,时常上奏言事,却为刘、第五疾言所驳。但杨炎“计资而税”、“量出为入”的革命性见解,李汲却是赞同的——虽然不知道是否有具体施政手段,能否行得通,起码在理论上,比只知道节流和在流通领域修修补补的刘晏,以及还不如刘晏的第五琦,要高明多啦。
但既然杨炎是因罪被贬,幕府礼聘就不大合适了,因而虽然李汲对于他受元载所累,不能施展抱负颇感遗憾,常与幕僚们说起,杜黄裳也不敢提:“节帅既爱其才,何不召入幕下?”
如今情势则迥然不同,李汲向朝廷提条件,要求颜真卿继任,要求输河北之财入于朔方,朝廷不打磕巴地全都认可了,由此杜黄裳才敢提议,李帅今若召请杨炎入幕,多半能够行得通。
李汲当即颔首赞叹。其实和杨炎前后脚倒霉的熟人还有不少,但如薛邕、源休等辈,李汲并瞧不出他们有啥特殊的才能,不打算一并召入幕中。不过还有一个同时被贬韶州司马的韩会,李汲倒是有心,复召致门下。
便请高郢上奏恳请,先期派快马送往长安。他自己则在收拾过后,于二月初登程,领着两千精兵,带着长长的物资车队,还有妻妾家眷等,徐徐向东进发。此际相、卫两州已划入魏博镇的辖区,只可惜,魏博已不为李汲所有也……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丝路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