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明开朝皇帝太祖颁旨成立锦衣卫之初便制定其职能: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掌直驾侍卫即为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与传统禁卫军无异,而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起初太祖皇帝建立锦衣卫的初衷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大肆屠戮功臣,感觉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护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御用工具。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锦衣前、锦衣后、锦衣中、锦衣左、锦衣右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正四品指挥佥事穆希年便是北镇抚司最高统领,分管锦衣左、锦衣右两个卫所,大权在握不可一世。比他级别略高的另一位从三品指挥同知名叫袁鸿鹄,是景泰八年(公元1475年)正月辅佐英宗称帝的正三品都指挥使袁彬嫡孙。袁彬在大明历史上可谓赫赫有名,尽管锦衣卫历来声名狼藉,但袁彬却属例外。据历载: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担任皇帝近侍。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袁忠辞疾家居,以39岁之子袁彬代其校尉职,因在“土木堡之变”护驾北征,成为捍卫国格、护驾有功的英雄。袁彬恬淡寡欲、刚正不阿,是锦衣卫中难得的忠义正直之士。在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十二年中,一改锦衣卫统帅招权纳贿、欺罔官民的形象。袁彬身居高位多年深知官场险恶,充当皇帝侍卫更是伴君如伴虎,临终前留下家训:自愿放弃世袭官职,子孙后代除非出类拨萃,否则不得进入宫内担任近侍;任职者必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对皇帝忠心耿耿誓死效忠。因此袁彬的后人大多甘于平庸少有官吏,直至袁鸿鹄来到人世才改写了袁氏族谱,成为第二个锦衣卫统领。袁鸿鹄外貌酷似其先祖,见过袁彬遗像的人莫不称奇,更难得的是,他的性情完全秉承了袁彬,果敢正直淡泊名利,凭借过人武功和渊博学识,从地位最卑微的校尉做起,历任正七品总旗、正六品百户、从五品副千户、正五品正千户等职,最后高升为从三品指挥同知,仅次于正三品都指挥使,分管南镇抚司锦衣前、锦衣后、锦衣中三个卫所,成为当朝锦衣卫实权人物。
沈啸虎初入锦衣卫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追随袁鸿鹄做一名清官,好处是可以得到神宗皇帝赏识,因为袁鸿鹄忠直勇敢,皇上一直很看重他,但不利之处便是没有油水可捞,沈啸虎怎么可能做这种傻事?二是巴结穆希年当他的哈巴狗,虽然显得卑贱却能得到许多实惠,然而穆希年声名狼藉,会不会突然遭到贬职问责呢?沈啸虎如履薄冰一筹莫展,决定先跟随穆希年一段时间探听虚实,如果他手段过于歹毒再转投于袁鸿鹄门下。
穆希年此人阴险毒辣到什么程度呢?——沈啸虎很快从一件小事得到印证,这件事小得不能再小,简直不值一提,可穆希年却藉此机会标榜自己草菅人命,让两个无辜生命从人间消失。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沈啸虎到锦衣卫履新任职,穆希年自然要做做样子,当即邀约锦衣卫大小十几位官员到京城最显赫的一家酒楼聚餐欢庆。除了都指挥使李松年和指挥同知袁鸿鹄没有露面,其他人悉数到场,而且皆向沈啸虎赠送了贺礼。礼品种类不一,有锦缎丝绸,也有古玩玉器,累计价值上千辆纹银。通常情况下李松年和袁鸿鹄都不会参与这种聚会,所以大家也习以为常,只有沈啸虎不知就里心里还嘀咕一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穆希年见敬酒的喝酒的已经东倒西歪差不多了,天色已晚,担心万一皇上紧急召见岂不误事,便起身大喝一声:“好了,今日到此为止吧,大伙儿回去该待命的待命,该休息的休息,不要误了正事,皇上责罚下来谁也担当不起!”众人闻声立即停止吃喝,站起来准备离开。穆希年虽然在锦衣卫里名列第三,但威望不小,他说话的分量有时候甚至超过袁鸿鹄,因为得罪袁鸿鹄可以,得罪穆希年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按照惯例以穆希年的身份身边常年有三五个校尉跟随贴身保护,穆希年刚走下酒楼门外早已守候的几个校尉便走上来,穆希年斜着眼睛瞟了一眼冲他们挥挥手说道:“你们先走吧,我有沈大人陪同,他是武林高手,没人敢找事!”校尉们喏喏连声,仍不敢离去,远远跟在他俩身后。
穆希年挽起沈啸虎手臂满嘴酒气的对他说道:“啸虎贤弟,咱们走吧!先送你回家,你住哪儿啊?”“卑职不敢,还是先送穆大人回家吧!”沈啸虎忙回答。“咱俩兄弟还客气啥,好,一起走,谁家近先到谁家!”穆希年哈哈大笑,两人相互搀扶着高一脚底一脚向前走去。
街上行人稀少,京城是首善之地历来有宵禁的规定,宵禁时间快到了,因此家家关门闭户,只有少许小商贩还在营业,宵禁时间一到便打烊回家。
两个人走着走着穆希年忽然停下脚步疾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