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儿子宋神宗的病情越发沉重,所以将一些不大紧要的奏折转到母亲高太后这儿,让她帮忙审定。
高太后处理国政的能力还是很让宋神宗放心的,在此之前,宋神宗有几次病情加重,无法料理国事,都是高太后代劳的。
宋神宗的皇后心地善良做不了决断,所以由母亲高太后来代为处置,包括召见大臣商议,并组织讨论,最终决出做出决断,下诏执行,都是有高太后一手操办。而现在,宋神宗感觉病情非常严重了,所以便让母亲再次替自己料理一部分奏折。
她现在正看的这份奏折竟然是她非常赏识的司马光写的,是向皇帝宋神宗保荐新提拔的太医杨仙茅担任开封府通判。
开封府可是东京汴梁直接掌控者,是处理东京汴梁政务的核心所在。开封府尹按照惯例是由亲王亲自兼任,开封府统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京城的安危,不是皇帝放心的人不可能放在这个岗位上的。
虽然通判级别不高,但是权力很大。因为按照规矩,州县地方长官作出重大决定,必须由通判审阅之后联合会签,这才产生效力。因此通判是皇帝制约州县掌印官的一个重要砝码,是以小至大的关键。
司马光作为多年的朝廷重臣,当然知道这开封府官员的重要性。如此重要的岗位居然推荐给一个太医,而且从资料来看还是太医院在读学徒。只是因为在司马光富弼和文彦博三个人的联名保荐之下,皇帝这才提拔他做了太医。没想到这才几天,这司马光又要保荐他做开封府的通判,这未免太快了点。
这道奏折经过中书门下初审后觉得不宜直接面呈皇帝,因为现在宋神宗被瘟疫搞得焦头烂额,这位小郎中又是因为前段时间治疗瘟疫有些手段得到了赏识这才提拔为官,也不能这么快的就再让他去当执事官,故此将奏折送到了太后娘娘这里,让她来定夺。
高太后哼了一声,将奏折扔到了不予批复的奏折筐子里。
批阅奏折往往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作出详细批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另一种是简单的圈阅,表示自己看过了,但暂时还不做处理。需要等上些时日,再由负责的中书门下将这些圈阅过的奏折再次呈报给皇帝,给皇帝思考的时间,并给他提醒有这么回事。而第三种则是什么都不做,直接将奏折打回。这种处断,其实表达出来的是皇帝对奏折的内容不同意,甚至是恼怒,才会将奏折原封不动的退还回去。
现在高太后对司马光的这份奏折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法,不做任何批示,直接将奏折退回,这样就可以让司马光知道她自己的意思了。
可是当高太后将要伸手去拿另外一份奏折时,她的手又停了下来,因为她知道司马光时不会轻易地推荐一个人的。
司马光的才学高太后非常赏识的,特别是他跟高太后一样都是坚决反对新法的。甚至因为反对新法而与皇帝不和,最终选择退出权力中心,隐居洛阳闭门写书。最终写成了鸿篇巨著《资治通鉴》,这套书得到了宋神宗的高度赞誉,高太后也翻阅过,感觉的确是旷世神著。
以司马光这样的为人,如果不是他真的非常看好的话,怎么可能把一个年轻人两次向朝廷做推荐呢。
另外高太后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她帮儿子宋神宗批阅奏章已经有些日子了。因为儿子病情一直很沉重,不能太过操劳。这是朝野上下也都知道的事,所以一些不太紧要的奏折都是由她在批阅的。
而司马光老于官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奏折或许到不了皇帝手中就会被扣下。因为司马光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反对派,宋神宗却是要坚决推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只怕不会对司马光推荐的人感兴趣。而负责对奏折进行初审的中书门下官员当然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分奏出来的时候,肯定会将这样的奏折直接分到皇太后手里来,所以,司马光实际上不是向皇帝推荐人才,而是向自己这位皇太后推荐。
如果是这样,那司马光推荐的这个人很可能也是一个对变法持强烈反对意见的人,这才有可能得到司马光的赏识,这样的人对高太后绝对是渴望得到的。
于是,高太后重新拿起了那份奏折,仔细又看了一遍,沉吟片刻,拿起笔来在上面画了个圈,扔到了画圈的框中。意思是让中书门下等过些日子再把这份奏折再呈上来,自己再看看。她想用这段时间来好好瞧瞧,这位司马光两次推荐的年轻太医到底有什么值得让人如此推崇的本事。
看清爽的书就到【恋上你看书网 ..】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