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达、粮食丰收,百姓收入增加,也使得大宋的人口增加迅。天子周复登基前一年的大宋隆兴二十二年,大宋记入户籍的人口已经过了三千一百万。虽然还不及大宋南下前的人口,但已经过了大金和周边各国的人口总和。
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达,使得大宋的底气越的足,在军事上的投入自然越的增大。从隆兴二十一年开始,大宋军队按批次全面换装,不仅换了不少装备,连铠甲也都换成了最先进的锁子甲。
以金宋之战为例,虽然两国并没有真正的交战,但大宋军队的迅反应和装备却让金人大大的吃了一惊。
本来,金军的船队先期行动,本以为会打大宋一个措手不及,大宋水师却是后先至,在淮河入海口将其堵个正着。面对着远胜自己的可怕战舰和大炮,和大宋水师表现出的强大实力,逼的金人连动手的念头都不敢有,乖乖掉转船头自以为得计的金主迪古乃大大的丢了一回人!
也正是因为迪古乃看到了大宋实力的迅猛增加,狂傲、自负的他才最终放弃了南征,回头去整顿自己的国家。聪明的迪古乃又何尝不清楚,金宋之间的胜负并不仅仅是在疆场,更是在两国实力的涨消上。他以雷霆手段对付国内的反对派,也是集中全国之力,将来好与大宋争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宋交战之后,迪古乃在大金国内掀起的血雨腥风,是被周复给刺激的。这也算周复无意中来了个“借刀杀人”:借迪古乃的手,动摇了大金的统治基础。但事情也有两面,如果迪古乃在消除了反对势力之后,能够整合大金全国之力、努力展国家的实力,那么大金的振兴也不是不可能的。
大金虽然比大宋的起动晚,但它雄据北方,国土面积已经过了大宋,而且控制着战略要地。更主要的是,在之前的战争中,大金一直是胜者,最后一次两国之间真正的大战,大金还略占优势。无论它的军事实力,还是在周边国家和部族的地位,都已经是中原之主,它才是现今的“天朝”!国家的实力和基础,可远比大宋要强的多。
在之前的岁月里,大宋的展比大金抢先了一步,虽然有几年时间大宋表面上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大宋变革的步子并没有停止。高宗周构驾崩之后,大宋的变革步入了快车道,军、政、经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在,大宋的基础层面上的变革已经告一段落,朝廷已经有这个实力,开始实施已经制定好的战略,抢在大金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布局。
问题就是“时间”和“度”!
得罗艾辞出之后,大宋君臣接着讨论此次战事的准备和安排。
素来不喜欢临时抱佛脚的天子周复,早在之前边军之时,就已经借机向西面边境倾斜。在倾天网第一次报来回鹘内附的消息后,天子已经下旨开始实行西进战略,原由皇室亲领的“龙成“近卫禁军也已经分批西进,以辛弃疾的弟子--枢密院从四品都虞侯常艺林为的谋士团,正在负责指挥禁军的西征,战争的初期准备已经接近完成。
唯一麻烦的是,大宋之前不允许亲王参政,皇室中无人可以领军出征。虽然皇帝本人是文武双全,可总不能一出动禁军,就得皇帝亲征吧?何况,正在国内的局势还离不开周复坐阵,要不,喜动不喜静的他早借口出征跑出去了。
没了办法的天子周复只得任命自己的大舅--元帅府上将军岳云为龙成军主帅、二舅禁军大将军岳雷为副,准备让他们去指挥已经西进的“龙成“近卫禁军。在皇帝的眼中,岳家人的忠诚不用怀疑,也有杀场征战的经验,而且岳云熟悉禁军,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大宋西进战略的第一步,保证此战的胜利,天子还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妹夫任欣德,以兵部军法司正四品副都监身份担任西征军法官,执掌军法。
对于一些知道战事准备的臣子所担心的岳家势力过大,会影响朝中的稳定的意见,天子周复根本懒得理会。
按古之权术,要想做好一个皇帝,就得平衡人的利益和权力,决不可让一方独大,否则势必会造成一个国家的波动,乃至引动乱。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宋自建立以来,就有祖传的平衡之术,压制武将就是其中之一。而便于控制朝廷政务,皇帝还会故意任用不同政见的宰相臣子们互相斗,甚至如高宗一样挑拨臣子们的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保证皇帝对国家的绝对控制。
这些权术周复并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学过,身为皇子、乃至主持政务的皇太子,司马光的《资之通鉴》是必读教材,早就背的滚瓜烂熟的了。
可在周复眼里,大宋的历代君主便于控制朝廷,就故意制造政争、内斗,不是在犯傻就是在疯!
大宋如今虽然开始振兴,但还是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的是大家群策群力,而不是勾心斗角、互相拆台!至于一派势力过大,最后威胁皇权的问题,周复认为根本不是所谓的“平横“之术能够解决的。
之前的大宋朝廷倒是彻底执行了这些权术,可结果除了制造了内争,还有什么好结果?皇帝不还是被士林架空,连高宗周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