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就这样在窗边站着胡思乱想了一晚上,到大约凌晨三点左右,才蹑手蹑脚的摸到床上睡觉。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还好现在是夏末,天气也不太冷,不然这样穿单衣站一晚上,铁定着凉了。
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差,一个伤寒就可能要人命,她还是该更注意自己的身体才是,临睡前,张瑶的脑袋里还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张婶就起来了,张瑶睡得浅,张婶一动,她也就醒了。张婶让她再多睡一会儿,张瑶说自己醒了就睡不着了,就和张婶一起起身了,张婶穿戴好就去厨房忙了。
张瑶对这古装着实不熟悉,就穿得有些慢,好不容易穿好衣服,可是到头发她更犯难了。
昨天的头发是张婶给梳的,可是她不会梳发髻啊,但不可能以后都麻烦张婶给梳头啊,也不可能让头发就这样披散着,想了想,她直接给自己编了根辫子。
等她穿戴好,出了卧房,秦叔已经起身了,棉被那些被叠好放在桌上,地上的稻草已经被秦叔又抱了出去。秦叔现在正在院子里用竹子编着什么,张瑶向他问了声好,他也微笑着应了。
然后张瑶就走进了灶房想帮忙,张婶正在忙早饭,张瑶也插不上手,就去灶间烧火。她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还是烧的柴火,后来才有了沼气,有了电。所以对烧火,她虽然有些生疏了,但是还是有些印象的,也没有弄得手忙脚乱,给张婶添麻烦。
铁锅里有半锅水,张婶正揉着面团,见她进来帮忙,就笑着告诉她:“今天我们吃面,不知道你喜欢吃不?”张瑶看着张婶手里的面团,面粉并不像现代的那样白,而是有些灰白色的样子,可能人工磨的,总没机器那么细,所以里面还有着些糠麸子。
张瑶记得昨天吃的粥是糙米的,馍馍是野菜和着杂粮做的,晚上的疙瘩汤估计都是因着待客才吃的。今天居然还能吃上白面,想也知道,这是张婶为了款待她,所以把自己平时也不怎么舍得吃的白面也拿了出来,做面条。
张婶这样良苦用心,张瑶还有啥不喜欢的,忙笑道:“喜欢,喜欢,我最喜欢吃面了。”说完又想起,自己不是失忆了,怎么还能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只怪自己嘴快,偷偷瞄了一眼张婶。不过张婶本来也只是客套话,见她这样回答,倒也没多想什么。
张婶利落的揉好面,因为面的劲道没有现代的面粉好,面条也不像兰州拉面那样细细长长的。张婶是用擀面棍,将面擀成薄薄的面皮,然后用到切成条,再稍微拉了拉,就下锅了。
起锅前,还在锅里面放了一大勺子猪油,一勺盐,一把葱花。看着猪油罐子里面所剩无几的猪油,想来这东西在庄户人家来说也算是精贵东西了。
张瑶帮着张婶将面端上桌,然后招呼秦叔一起过来吃饭。张瑶吃着面,这面不过是加了点油盐葱,和现代各种臊子,酌料的面来说根本没法比。
可是面有着本身的味道,猪油增加了香气,葱花增加了鲜味,咸淡适宜,更何况这里面有一个淳朴农家妇人满满的心意,所以张瑶吃得很香,很甜。
吃完饭,秦叔就带着张瑶一起上山去了,因为张婶的脚比张瑶小了很多,张瑶还是穿的自己的运动鞋,没穿那种布鞋,所以爬山还是挺容易的。何况,其实听张瑶说了下山的大概位置后,秦叔就知道张瑶走了远路,绕下山的。
他带张瑶上山,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张瑶第一次醒来的地方。东西还在,因为张瑶是把东西都装行李箱里面的,行李箱又是塑料的防水,也不担心露水打湿里面的东西。
秦叔看着行李箱觉得有些古怪,觉得和平时见的木箱子不一样,但是又想张瑶能拿出那种稀罕的镜子,用这种箱子也不奇怪。这可能是富贵人家常用的东西,自己只是没啥见识吧。
张瑶想和秦叔一起抬着箱子走,秦叔拧了拧箱子,觉得也不是很重,抬着走山路也不方便,更何况张瑶一个柔弱姑娘,哪儿有啥力气。
就拿先前准备好的绳子,把箱子系好,然后背到了背上,然后和张瑶一起赶回了村里。来回也就花了四个小时,不像张瑶第一次下山的时候,光单程就花了四个小时。
回到家里,秦叔帮张瑶把东西拧回了屋里,就出去忙自己的事儿了。张婶回屋帮忙,看张瑶有没有需要她帮忙收拾的。张瑶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就是再翻翻捡捡,看自己有些什么东西,再盘算着哪些东西可以拿去换钱。
见张婶进来,她也没啥反应,一些她觉得不好让张婶见的东西,她已经放背包里面了,这箱子里面主要就是一些衣服和书,张瑶把一些吃的也放在了箱子里。
张婶看着那一箱东西,觉得很是好奇,那箱子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居然和银子一个颜色,可是摸摸也不像银子,难道是镀银的,就问张瑶:“这么大的箱子,居然还是镀银的,估计很值钱吧。”
张瑶有些哭笑不得,这箱子是银灰色的,怎么可能是镀银的,张瑶要装失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灵机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