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的街道上已经有人走动,不时有人打开院门出来,街上的几家铺子也已经开门了,那个包子铺前还围了两三个人在买包子。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张瑶是吃过饭了,不过想到那包子铺大娘的八卦,就是没吃饭也不想去照顾她。
她脚步有些犹豫,想着是不是真的要走街对面去,后来又觉得这也太着痕迹了,自己刚来就和邻里关系不睦,以后可不好处。况且,那包子铺大娘现在正忙着,哪儿有时间招呼自己。
这么一想,也就快步朝着街口走去,路过包子铺,那大娘果然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忙着自己手上的活计。
张瑶走到街口,这次她没有叫马车,昨天马车夫已经给他讲过了这县城的街道布局。自己也一路看了马车行驶路线,虽然不是车夫说的所有街道,自己都记下了。可是要找到东市还是挺容易的。
今天本来就是想看看这县城的繁荣程度,看看哪儿有好的铺子,价格几何,人流量如何。所以走路比坐车适合,反正张瑶也不赶时间。
张瑶出了青石巷到了沙巷子,沙巷子比青石巷的街道更宽些,往西大街方向走,张瑶见一路上有一家客栈,比不得迎宾楼,可是看起来也不错,另有一家比赵家的杂货铺大不少的周记杂货铺。
另外就是街对面有一个占地面积颇宽的富家宅院,匾额上所书是薛府,张瑶心中暗想,这家也姓薛,不知和上次那家当铺的薛掌柜有没有啥渊源。
薛府门很宽,门口是一个回廊,有两根大柱子,柱子上方雕栏画壁。柱子下是石梯,大概有十梯通到石板铺就的街面上。看着都是粉墙青砖大瓦房,屋顶还有着些瑞兽雕塑,院墙也绵延宽敞,对面大半个街面都是他家的院墙。
张瑶心中暗道,怪不得一般称这种人家叫高门富户,你看一般人家都是开院门就是街道,而他家却先是要上十个台阶,然后又是那么高的门墙。
再往前走,在沙巷子和西大街交界的位置,是理塘县衙,看着也很是威武,和那薛家的院门倒是有几分类似。不过大门是打开的,县衙左边是一个告示牌,县衙右边是一面大鼓,门口站着两个衙役,再外面的阶梯两边还立着两头石狮子。
西大街上已经是人来人往,可是大家却有意避开衙门走的,也没有人会在门口驻足,甚至都没人往县衙看一眼,更别提像张瑶那样驻足打量的了。
不过张瑶站得远,而且醒悟得也快,见大家的表现,心里也明白了几分。这是古代,自然没有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说法,县衙是官府重地,在这个时代讲究民不与官斗,只要牵扯上官府,基本上不死也要脱层皮。
所以一般民众对这种地儿,这些人都是有多远避多远,心中对这些官府中人也是充满着敬畏,说不定畏惧比敬重还要多些。
张瑶明白过来也就不在打量,转身往东大街的方向走去了。昨天她就知道这西大街是居民区,而且多是高门大户人家,或者像她这样的小康之家居住。高门大户之人自然是不屑于光顾那种街边小店,小康之家的人也不算多富有,又是居住在这儿的,在自家用食的肯定居多。
倒是在东市,人流量大,那些从四邻八乡来县城办事儿的人,或者走南闯北的行商,都集中在那个区域。所以张瑶昨晚思索了一晚上,最后把目标定在了东市。她只是要开个小食铺子,一碗粉可以从几个铜板到二三十个铜板不等的价格,就算一般的农户人家也能吃得起。
理塘县不算大,但是毕竟是一个县城,不是一般小镇可比,不仅人多,经济繁荣。县城的规划也很不错,县城内所有街道都是用石板铺路,像东大街和西大街是整个县城的主干道,路面更是平整宽阔。
整个路面可容四辆马车并驾齐驱,不过因着街面两边行人很多,还有些店铺占用了门前的位置,所以基本上中间的路就只能容纳两辆马车经过了。张瑶一路看着,对古代城镇又有了清晰的认知,其实古代也没自己以为的那么落后。
从过了迎客来客栈,路上的马车行人就更多了。各家的店小二不余遗力的吆喝着往店子里拉客,街上的游街货郎沿街叫卖,老汉架牛车拖着货物往前赶,几个孩子成群在街面上玩耍。
年轻妇人拉着孩子围着买冰糖葫芦的讨价还价,几个食客坐在店家沿街摆的桌子上吃着早饭,成衣铺子里聚集着几个妇人女子拿着衣服比划,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真是好不热闹。
处在这样嘈杂的街道,张瑶却半点没觉得吵闹,耳边各种声音仿佛交织成了一曲欢快的乐章,流过孤寂的心田。让张瑶觉得自己确实还活着,活着真好!
因着张瑶是来做考察的,所以主要是注意的路边的小食铺子,这种铺子倒也不少,有饼店,面馆,酒馆,糕点铺子,包子铺,饭馆,这些铺子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
好一些的有一个铺面,里面能摆放几张桌子,有些在门口也安放了座位。差一些的可能就在街角或者人家的院墙边上,树荫下搭个棚子,然后几张桌子,一个炉子,就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