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面馆开在一个街角,店铺不大,就二十平米的样子,总共也就只有一间屋子,也就没有什么后厨之类的地方。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屋子靠里的屋角起了个灶台,灶台左边是一口大铁锅,灶台右边是空的台子,上面铺了块木板子。
既是店铺老板,也是主厨的男子在哪里擀面,拉面,煮面,手上都是白面粉,还时不时的要照看灶堂里面的炉火。
店铺里没有伙计,就只有一个八九岁的女娃子,在帮着端面,收碗,洗碗。等张瑶找了位置坐下,角落的老板才看到张瑶,大声问道:“姑娘吃点啥,我们有阳春面,臊子面,面片汤都有,臊子面十五个铜板一碗,阳春面和面片汤十二个铜板一碗。”
既然进了店,也没有不吃的道理,张瑶要了碗臊子面。阳春面张瑶知道其实就是素面,面片汤和素面一个价位,估计也是素的。张瑶是想尝尝这里面条的味道,好看看自己的肥肠粉占不占优势,就要了碗荤的。
店老板应了,然后就开始做面,他先从面盆里拧下一小块面团,然后用擀面棍把面团擀成面皮,再用刀切成条状,稍微拉了一下,就下了锅。看起来和张婶家做的面条差不了多少,不像现代的拉面,可以拉得穿针引线。
大约等了十分钟,面条才煮好,店老板招呼女娃子端了过来。小女娃子有点腼腆,把面条端到了张瑶桌上,就转身又回去收碗,洗碗了。
张瑶看了看,面条有些粗,差不多有一根筷子的一半粗细,面条的分量很足,用的是粗瓷大海碗,面条上面还铺了一层红油油的臊子,撒了点葱花。总得来说,卖相虽然和现代的面条没得比,但是比张婶家的素面要好得多。
张瑶把面条挑匀,尝了一口,很一般,能吃出来盐,酱油,醋,辣椒的味道,盐是够了,可是味不行。这面馆用的汤是普通的面汤,不是高汤,这个时代没有味精,大酒楼一般都是用高汤吊味道,但是这种小铺子,本来就价格低廉,可是舍不得熬高汤。
张瑶吃着面条,心中想着怎么开口打听,她本就不是来吃面的,所以吃得很慢。其他几桌客人,很快吃完面走了,张瑶见老板闲了下来,在收拾灶台。就和老板攀谈了起来:“老板生意兴隆啊,这么一会儿都来来往往了好多客人了。”
老板见张瑶搭话,也老实的回道:“是啊,这地儿虽然是在街角落,稍微偏僻了些,可是好歹是在东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人比其他地儿也多了不少,生意也还不错。”
张瑶又问道:“我见这条街上可很少有人租铺子做这种面馆子,您这租金可不便宜吧,为啥不在外面摆个摊子,那样兴许还能节约不少钱。”
面馆老板也是个憨厚人,听张瑶这么问,也没怀疑其他,还道这姑娘心善,是为着他考虑,才为他出主意,所以也实话实说道:“外面的摊子可是不便宜,在外面摆摊的,官府是要收钱的,还不准摆太宽了,说是影响车马行走。我这铺子是上一辈传下来的,能遮风避雨不说,还不用租金,这街面上和我这差不多大小的铺子,至少要收二三两银子一个月呢,可不便宜。”
张瑶听了,有些暗暗称奇,原来现在都有城管了啊,脸上却作了然大悟的样子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那些都是不用收钱的呢。”
然后又装作好奇的样子问道:“您这铺子都要租二三两银子,那前面那些稍大些的酒馆不是更贵了。”
面馆老板回道:“那是当然,前面那周记酒馆,足足比我的铺子大四五倍呢,还有专门的后厨。可是那银子也是成倍增长啊,租金足要一百两银子一年呢。我都是听那店铺的活计说的,一百两啊,要是亏了,可是要老命了。”
老板口气中带着些希冀,又有些心悸。想来是既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有那么个大酒馆子,又觉得那么大的馆子,租金太高,一个不好就要亏得倾家荡产。
也就聊了这么几句,店里就又有了客人进门,老板又招呼客人去了。张瑶也基本上对这些店铺的租金有了个概念,也没再多问什么。因为不饿,面也没吃完,付了钱,谢过老板,就转身出去了。
在街面上,张瑶又如法炮制去问了那些摆摊子的食铺,这些食铺基本上就十平米左右,除了搭灶台的位置,就能放下两张桌子。就这样的,口岸好些的,位置宽些的,收六七吊钱一个月,差一些的收四五吊钱一个月,最小的摊子就一张桌子宽也要收两吊钱一个月。
张瑶手上也有些银钱,虽然不打算走高端路线,可是也不想贱卖了,如果去街角摆个摊子,那成本是节约了。可是这东西就永远成了那些有钱人眼中的贱物,连尝都不会来尝一下。
物依稀为贵,这东西毕竟是新出现的事物,只要自己操作得好,打出点名气应该也不成困难。况且如果保密功夫不到位,时日久了,总有人会摸到窍门,到时候自己就不是独一份了。那还不如趁着开始就大赚一笔,后面就算真有人模仿,自己也已经赚得差不多了,不在乎多那么几家。
而且只要自己把保密功夫做好些,思虑周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