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就应了,然后要起身告辞,不过王婆子却死活要拉着她喝了茶再走。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正好这时候,王婆子的媳妇把茶端上来了,张瑶也不好让人家白忙一场,只好坐下喝茶,想着喝几口就走。
王婆子向来会说话,不会冷场,就和张瑶拉家常:“一直姑娘姑娘的叫着,都不知道姑娘贵姓?上次都只见姑娘一人,姑娘其他家人呢,这做买卖一个人可不成,总是要人帮衬的。”
人家问了,张瑶也不好不答,而且以后要在这儿生活,这些事情总勉不了被人问的。她早已经想好,自己如果以未嫁女在外行走,总是有诸多不便,况且自己年龄摆在这儿,也不是小姑娘。
反正自己又不期待还能嫁人,说自己是寡妇倒是免了很多麻烦,所以就回道:“我姓张名瑶,是个寡妇,家里没其他人了。”
王婆子的笑脸僵住了,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真没想到这姑娘居然是这么个身份。张瑶也没管王婆子怎么想,也喝了几口茶了,就起身告辞。王婆子因着刚才的话,有些讪讪的,也不好留张瑶,就起身送客,把张瑶送出了门。
张瑶出了门,再想着自己能干啥,铺子的事情要等,自己总不能这么干等着吧。对了,自己还要去了解一下这个红薯和肥肠的价位,然后算算成本,好定价。
说干就干,张瑶去了东市的那个菜市场,在里面逛了一圈,都没看到,很是不甘心就停在了一个卖菜的老农的地摊前。问老农道:“大爷,我在这儿都逛了一圈了,都没见到卖红薯的,您知道哪儿有卖的吗?”
那大爷有些狐疑的看着张瑶,这姑娘看着也不像吃不起饭的人啊。要知道红薯,基本上就是乡下人家,舍不得米,所以一般拿来混着煮,填肚子的。有时候收得太多,家里人吃不完,还用来喂猪。城里人最多偶尔尝个新鲜,很少有人买,自然卖的人就少了。
她想着这姑娘可能也只是想尝个鲜吧,就对张瑶解释道:“现在才九月份呢,一般红薯要十月份才成熟,只有少部分人家播得早些,现在才能吃了,不过那味道都不怎么香甜。”
张瑶只想着在张婶家吃过红薯了,以为现在已经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也不知道张婶家的红薯,是因为保存好,是去年的存货,还是红薯种得早,所以收获得也早。
但就这样回去她不甘心啊,她对老农道:“大爷既说可能有播种早的,现在兴许能吃了,那不知道大爷知不知道,哪儿有这样的人家?”
顿了顿又解释道:“我娘病重在家,想念在乡里时候的饭食,已经念叨了几次,我想让她高兴高兴,兴许病就好了,大爷如果知道,请务必告诉我一声。”
老农听这姑娘这样一说,觉得这姑娘也是为了尽孝,难怪如此锲而不舍,就对张瑶道:“我倒是知道,我们村里王家的红薯播得早,前几天见他们挖过几根回家,应该是能吃了。姑娘如果真要寻,就只能去他们家里问问了。”
张瑶忙道:“不知道大爷是哪个村的,要怎么才能去那个村子里,那王家又是村子里的哪一户?”
张瑶一连串的问题,倒是把大爷问得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还是说了村名,尽量描述了村的位置,和那王家的位置。
可是张瑶连这县城还没走遍呢,对县城外的道路更是一头雾水。想了想,她对老农道:“大爷说的地儿,我没去过,不知道路,您能不能给我带个路?”
老农有些为难的道:“不是我不愿意,可是我这儿还有这么多菜没卖呢,家里还等着卖了钱买米下锅呢。”
张瑶看了看地上有一大把带着杆子的毛豆角,还有一堆茄子,还有些她不怎么认识的叶子菜。她也不犹豫对老农道:“您这些菜,我都要了,您开个价吧?”
老农有些惊喜,又有些不好意思对张瑶道:“您如果当真全要的话,我给你算便宜点,三十个铜板。”
张瑶从怀里掏出了六十个铜板给老农,老农急忙说:“要不了这么多,要不了这么多。”
张瑶坚持让他收下道:“您收下吧,多的就算是,您给我带路的酬劳,您也别推辞了。”
老农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家里等着米下锅,有了这六十个铜板,就可以卖两斗糙米了,想着家里瘦瘦小小的小孙子,他怎么也没法推开,还是把钱收了。
老农见张瑶空着手,也没提个篮子,这么多菜,她也拿不了。就用来时用来装菜的竹篓子,给张瑶把菜都装起来了,说要给张瑶送到家里。张瑶说不必了,让他自己先去买米,自己在东大门等他。
老农见张瑶说得坚决,也就没再多啰嗦,自去买米了。张瑶看老农衣衫破烂,这么大年纪,还摘菜来卖,家里定是不富裕的。还在菜市场里面割了两斤肉,买了点果子,想着送给他。
这也不是张瑶有多心善,她只是觉得,没见到,没能力也就罢了。可是既然见到了,对自己也不过是是举手之劳,就当日行一善为自己积德,为自己的爸妈积德了吧。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