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小学中拥有了独立的武院,这些孩子以后除了一部分聪慧的会进族学学习武略,其他的全部会成为岭卫备选。
起初还有些不同的声音,不过在袁凌鳯的苦心婆口和专断独行下,也渐渐消失了。
而这些朱慈烺都看在眼里,北崖堡虽然只有八万人,但是如果真如袁凌鳯所说的那样去做,朱慈烺背后生出来一身冷汗,袁凌鳯所图太大了。
现在看不出什么,但是十年后,半年后,北崖袁氏必将立于世家大族之列。
世家,大族,大宗,大家,勋贵算是大宗,此时的北崖袁氏也算是大宗,可是真的这么下去,北崖袁氏的实力却是不断的增长的,甚至五年后,北崖袁氏将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看似没有什么顶尖人才,但是这底子却厚实无比。
朱慈烺清楚那些称世家大族的家族,不过是传承久了的投机之辈,只不过他们投的是乱世的机会,每每国家危难,便是这些世家大族作乱之际,虽然于大明一朝世家大族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但是看看朝堂上那些款款而谈的大臣,那一个没有直接或间接受过那些隐去獠牙的世家大族恩惠。
不过朱慈烺对于北崖袁氏的这些变化却没有多少提防之心,因为袁凌鳯让各类杂学族学,从根本上便放弃了去影响政局的筹码,只是袁凌鳯真的会放弃这些吗?
答案是不会,袁凌鳯很清楚,紧握手中的才是实力,悬于高堂的权柄,看似无所不能,却事事不可为。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夯实的家族基础,袁凌鳯不相信自己的子弟在各行各业族人的下会没有政绩升迁,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北崖学制这个新词是袁凌鳯和八位家主,九位族老在宗祠中连议三天得出来的结果。
现在框架有了,可是老师去哪里找成了头等大事,十年前袁凌鳯不会有这个烦恼,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原来北崖袁氏一宗,除了袁凌鳯的爷爷外,有进士一人,同进士两人,贡士七人,举人十二,秀才二十三,童生七十九人。
但是一场大变之后,北崖袁氏五十岁以下的族人只有举人三位,秀才九位,童生二十七。
十五年风云,北崖袁氏失血太多了,就是这仅有的三位举人,也是当时当机立断,丢了好不容易混出头的五品官位,回了老家,至于其他人,大多冤死于狱中。
到了现在北崖袁氏也仅有这三十九位拥有文位的人。
虽然也有很多识字的人,但也仅仅停留于识字。
当务之急是小学,袁凌鳯还不至于好高骛远的希望自家族学能够比肩那些大的书院。
一个小学一个秀才,三个童生,人手着实不够,只能征召族里面那些读过书却没有文位的人。紧紧巴巴的找出来不到二百人。
现在每个小学适龄的孩子有近千之多,按着袁凌鳯的安排,分六级,最高三级由三位童生轮流带课,至于平时每级还会配四个读书人,一边读书一边教书,至于秀才虽然不具体教书,但是担子也不轻,他们九人要负责整个小学的教学质量。
这样林林总总下来,北崖袁氏读书人的底子掏空了,可是现实情况就是这般,袁凌鳯是手中无米难以下炊。
至于族学,三位举人现在已经离开了北崖堡,每人带着三十岭卫,去各处游学,说是游学其实是身负重任,他们三人早已知道自己再无官路,年龄不允许,资历也不允许,不过这几年来他们身居北崖,平日里只是待在原来的族学中,教授族中不多的读书人,这一次也被袁凌鳯搜刮干净了,他们看出来袁凌鳯的图谋,老族学停了也罢,因为袁凌鳯给他们讲述的新族学那类似于稷下学宫的构想,打动了他们三人,而他们十五一过便出北崖“游学”,其实是去各地寻找那些没有上升途径的秀才,至于更高的,他们不敢想。
九位秀才担任小学校长,二十七位童生,则是主任,而那些之前还在族学中学习的读书人,最大的二十出头,最小的只有十四,袁凌鳯也是没办法,雇佣童工就雇佣童工吧,这可真是没有了办法,不过这些老师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那九位秀才可是实打实的秀才,之前也是很多读书人的授业恩师。
现在小学已经筹建的差不多了,就等着开学了。
至于族学,现在还不急,这要等上一段时间,要知道三位举人出门之时,袁凌鳯交给了他们一人八千两白银,这是族中能挤出来的最后一笔活钱了,其他的钱都有大用,一文都不能动用。
而育儿所的人手,袁凌鳯和族老们商议之后,由家主于妇人中挑选性格温良之人组成,女人毕竟心细,不过袁凌鳯发现了除了北崖堡外的其他八个育儿所的所长都是由各家家主妻子担任,一方面这些妇人能嫁给一家家主,学识人品都是上乘,另一方面也是为家族团结出了一份力。
只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