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就是在下田中那也是可以亩产上千斤的,更何况那些把粮食看的比爹娘还亲的典农官,身为王府典农官,为自己的王爷种出更多的粮食,是典农官的责任,而秦王府虽然没有强制的去交粮于朝廷,但是自觉的供应卫所粮食,秦王府其实一直在吃亏,可是这个亏吃的值,秦王王位稳固如山,未尝不是因为这一点。
秦王府每年也只是在万亩下田中种植马铃薯,可架不住产量高,每年堆积如山的马铃薯可愁坏了典农官,不过典农官却不能让马铃薯流入民间,因为这会压低粮价,百姓种粮食,粮价过高过低都是问题,陕西经历了李自成造反,罢免了很多人,不过之后凭借着稳定粮价,秦王府陕西的一众王府在崇祯举刀的最后关头,保住了自己的爵位。
不过今年问题不一样,秦王府没敢用马铃薯去压低粮价,而是麦子,这导致秦王府减去所需后还剩了七十万担马铃薯,送给北崖袁氏三十万担作为种薯,可是还是剩下了四十万担没有着落,卖不行,吃也吃不完,只能随着它烂掉了,所以有时候真的不要用简单的思维去看那些记录在历史上的昏庸王爷,要是这些粮食可以卖钱,谁会让这些粮食烂了,要说为什么不低价卖出去打压粮价,虽然有不良的粮商都是背景深厚的原因,但是要是那个没事做的御史参上一本,闹不好一个王府会因为低价粮食而遭殃,至于说,不卖钱,只是赈灾,那可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一句某王爷深谙民心,获百姓爱戴,不管是不是真的,罢爵的圣旨就在路上了。
这也是秦王为什么这么痛快地将三十万担马铃薯贱卖给北崖袁氏的原因,一两十担马铃薯,秦王卖了三万两白银,不过袁凌鳯可没有钱去给秦王,于是秦王收到了一张三万两的欠条。这让秦王有些苦笑,若是常人,他可不会这么轻易会放过,不过袁凌鳯却是特殊,别忘了太子可是在北崖堡里面住着呢。
当听到典农官抱怨的说道,四十万担土豆只能烂掉的消息时,袁凌鳯的眼睛中立马出现了一堆堆金灿灿的铜钱。
自己去官还乡,求旨种地,为的不就是可以种植马铃薯,进而让百姓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种,北崖就这点地,不可能总种马铃薯吧,有着袁凌鳯在,北崖袁氏可不会只去做一些原料类的生意,为什么有的东西叫原料,而有的却叫商品,价值从何出现差距,就是在原料和商品减产生差距的。
不与小民争利,那么袁凌鳯只能选择去做行业的上游生意。
之前小试牛刀的铁炉,和献给周皇后的肥皂生意都是袁凌鳯试探,那时候脑子里面净是战争的袁凌鳯,可没想过自己能去赚多少钱,或者说,他就没想过自己可以活着回到北崖堡。
无数个夜里,袁凌鳯在梦中惊醒,梦境中那些战死的部下问自己为什么抛弃他们,那些被自己杀死的敌人,满身鲜血举着刀枪冲向自己,就像崇祯在袁凌鳯一夜白头后给周皇后说的话一样。
“袁凌鳯把魂丢在了草原。”
而这也是为什么知道朝廷放弃长城以北,坐看草原异族争夺地盘这个消息后,袁凌鳯突然辞官的原因,因为再也没有人去自己北上了,崇祯选择了妥协,就如同他之前给无数武将许下的承诺一样,十有**不如意。
崇祯知道自那时候起,自己就与袁凌鳯出现了裂痕,袁凌鳯退一步,看似顺从崇祯,实际上也是告诉崇祯他的寒心,朱慈烺来北崖未尝没有崇祯希望修复君臣关系的目的,只是袁凌鳯太年轻了,崇祯说白了是不会去信任人的,哪怕是周皇后,这才是真正的崇祯。
袁凌鳯有时候自问崇祯在自己心里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温厚的长辈,还是薄情的帝王,骑马离开京都城门的那一刻,袁凌鳯知道了答案,崇祯先是帝王,之后才是朱由检。
借钱的是大爷,当王府管事送种薯回来后的第二天,又一张欠条到了秦王手里,惹得秦王苦笑不得,索性卖人情卖到底吧,秦王手一挥,四十万担马铃薯堆到了北崖粮仓。
而这时候的袁凌鳯和族中的匠人们将生产土豆粉条的设备做的差不多了,袁凌鳯因为好奇以前在家里自己做过土豆粉条。
不吃带有明矾的土豆粉条,袁凌鳯当时作为一个吃货可是没少学习,只不过现在是自己闹着玩的,现在却关乎北崖袁氏的未来,袁凌鳯很是重视这件事。
而这段时间朱慈烺没有看到袁凌鳯,也是因为这件事。
前后八天时间,北崖袁氏第一套土豆粉条生产线诞生了,不过这套生产线说是可不是一条,而是两条,一条出粉,一条出粉条。
这几天,袁凌鳯和十七位木匠,八位铁匠,在粮仓外的一座废院子中可是忙的不停,这边袁凌鳯和众人商量出图纸,另一边学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