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对峙,白莲红巾那里能挡得住锦衣卫暗探的侦查,临邑城里面的大军数量,分布也被城内的锦衣卫暗探送了出来。
也正是这份来之不易的消息让袁凌鳯下定决心去打临邑城了,此时临邑城中正在精简军队,这是一个很的变化,临邑城内的白莲红巾中是有高人的,起事之初,需要的是人多势众,而现在却过早的结束了红巾军的扩张,其原因正是镇武卫的到来,白莲红巾的此次起事造反,也是仓促进行的,担任作战职责,专注于国内外情报搜集的锦衣卫,无疑是得到了解放。
而济南府红巾军造反的原因也被查清了,原因是山东锦衣卫千户所的暗探发现了济南府有人从事白莲教活动,这位锦衣卫百户准确点说,是贪功了,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至千户所,仗着自己锦衣卫的身份,去拉拢富平镇的明军,但是富平镇的明军,说是明军,但是实际上从千户到最底下的小旗,都是白莲教众。
拉拢白莲教徒去平定白莲,只能说是这个锦衣卫百户倒霉吧,只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一个锦衣卫百户所,加上编外的人手,一共有四百多人,被富平镇上的白莲教徒下毒,最终这四百多人一个活口都没留下,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对于济南府发生白莲教造反没有丝毫反应的原因,至于这个贪功的锦衣卫百户唯一做对的事情,便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京都皇宫中自己的那位广收义子的大太监。
当然身为司礼监的执笔太监,手中有批红御笔,自然不是傻子,看到消息的时候,连忙去禀报崇祯,至于他那位义子,就不算了,因为这样的假子,他足有三百多个。
这边杀了锦衣卫的富平镇白莲教众,前脚刚杀完人,后面那些不愿意跟着白莲教造反的明军,在当天夜里便发生了营啸,至于营啸是什么,那是比兵变,下克上还可怕十倍的事情,当一支军队陷入内部混乱,并且产生留血事件的时候,营啸就发生了,人的理智会丧失,就像是发疯的猛兽,只会拼杀到最后一丝力气耗光。
乐陵就是富平镇,这不是一座小镇,而是一座半民半军的军镇,虽然不想别的卫所,那样有明确的地盘。作为防止倭寇北直隶的“南大门”,富平镇最多时候驻扎了一万多明军,而白莲教造反之前,这里常年驻扎着四千多明军,只是为什么袁凌鳯等人认为富平镇不好攻打的原因,是因为在富平镇中又有一座小型的武库,足够武装一个卫所的战兵。
白莲的渗透时间很久了,所以,营啸中,那些想要逃离的明军十不存一,最后剩下的人,也被砍杀,虽然代价很大,但是富平镇的白莲教毕竟人多势众,利用原先明军的装备加上武库,还是很顺利的拥有了一万带甲之兵,当然这些甲只是明军最普遍的棉甲。
富平镇的事情总归是瞒不住的,一不做二不休,半个多济南府便乱起来了。
袁凌鳯按兵不动已经四天了,不是袁凌鳯不动,而是动不了,一场初雪下了三天,新收的镇武六卫,他们只有两成是钢甲,镇武卫就不一样了,出京都之时,太过匆忙,穿的还是钢甲。
将军铁衣冷难着,就是现在镇武卫的困境。
朱临昭陵县靠近德州城,早在两日前左军就换上了,而秦长武的前军重骑们也在身上的鱼鳞甲下面加了一件棉衣。
袁凌鳯带着右军还有镇武六卫中的五卫人马加起来,一共有三万多人,要不是趁着雪没下大,抓紧时间建好了军营,搭好了帐篷,不打战,最乐观的情况下,这支三万多人的明军,在这白雪皑皑的露天下一天就能军损半成人马。
而现在,袁凌鳯也终于等到他要的冬装,虽然并不能将三万人全部武装起来,但是那些被京军亲军顶账所用的棉甲起了大作用,一股脑的送来了上万套,运输这些棉衣棉甲,后军一个负责押运这些东西的半千户,见到袁凌鳯时,一个年过四十的北方汉子哭成了月子里的奶娃子。
袁凌鳯这些年来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曾经和前世朋友胡吹时听到一句话:“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但是随着袁凌鳯结合这三年多的戎马生涯,对于军队自然有他的一番见解。
两军对垒,勇气,意志,坚持,忍耐,韧性,这些都是需要比较的,人数越少的战斗越能发生奇迹,但是势均力敌的对峙,需要考验前面所述的这些军队必须具有的品格,但是这些建立的基础就是不能缺少粮食。
一支军队的崩溃可能是战损过大,但是这些咬咬牙,暂避锋芒都是能够避免军队崩溃的,但是一旦一支军队,陷入了缺少粮草的窘境,那么十有八九会不战自溃,破釜沉舟的例子很少,更多的还是一支军队自我崩溃。
当一支军队,规模庞大的时候,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机动力,当然足够的后勤补给也是重中之重,现在袁凌鳯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安慰了一下自己的老部下,袁凌鳯回头就下达了更为苛刻的命令。
后军现在已经开始花钱雇佣商船从京都给德州城运送补给了,仅仅是一段运河水师的船只根本就不够,德州城到临邑的这段路成后军的噩梦。
地没有冻实,雪水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