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大字,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那名好事的杭州士子念到一半,突然住嘴,不敢再念下去。
此人大抵是出于为杭州士子出头,打压一下来自江宁的赵皓。
虽然赵皓是宗亲,但是文坛诗词歌赋这些,是不论出身的,越是打压宗亲,越是能显出士人风骨,毕竟赵家的势力在江宁,赵皓也不能将他如何。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他倒是一心想看赵皓的笑话,谁料赵皓却提笔一挥而就,转眼便已写出一首诗,他却无论如何念不下去了,一张脸顿时涨的如同猪肝色一般。
然而纵然是不过念了两句,已是令大堂之内的众人瞬间寂静下来,鸦雀无声。
赵皓写完,似笑非笑的望着那人,压低声音讥笑道:“傻了吧,爷敢骂朱勔,你敢么?”
那人满脸愧色,无言以对。
士人风骨,在朱勔这种蓄养私兵数千人、横行江南的恶官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像他们这种没有官身的,惹怒了朱勔,分分钟能被捏死。
赵皓腾身而起,大笑道:“想不到堂堂杭州士子,居然连四句诗都认不全……既然如此,我且挂起来,不知杭州人杰地灵,有几个认得的。”
说完,他真的将那幅字高高的挂了起来,悬于会场,供众人观看欣赏。
挂完那幅字之后,赵皓也不停留,带着赵伝和梁烈两人,哈哈大笑而出。
蔡銎和朱勔两人,虽然才疏学浅,但是那四句诗的意思还是懂的,这词原本就是骂贪官的诗词代表之作,而且通俗易懂,便是朱勔身旁的护卫也看出了眉目。
只是没有朱勔的指令,那些护卫终究是不敢动手的。
于是大堂之内众人只得眼睁睁的看着赵皓扬长而去,无可奈何。
这一首诗,不但狠狠的打了蔡銎和朱勔两人一耳光,更是打了在场的士子文人一记大耳刮子,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什么叫士人风骨,这就叫士人风骨!
满堂的杭州士子,平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将士人的风骨,写在纸上,那是铁骨铮铮,宁死不屈。但是当真正的奸佞之臣出现在众人之前时,却集体哑火,反而文过饰非,尽是一些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辈。
姑且不说赵皓的这首诗的水平如何,光这份气概,便已碾压了在场的所有人。
朱勔望着赵皓扬长而去的背影,眼中露出极其怨毒的目光,整个江南之地,敢这么当众打他脸的,赵皓是第一个。
其他人莫要说当面指责,就算是背后辱骂者,也都被他弄得家破人亡了。
他的脸部急剧的抽搐了几下,终究是强忍了下来。
宗亲,终究是宗亲,就算是隔了七八房,那也是赵家的血脉,如果只凭一首含沙射影的诗,就动手把赵皓拿下的话,一旦引起宗室的众怒,他朱勔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至于赵皓,却想得极其简单。
朱勔真若是嚣张至极,敢对他动粗,他便豁出去召唤出一队精锐,将朱勔和蔡銎身边的护卫杀个精光,再亲手血刃这两个奸贼。
只是,蔡銎和朱勔都比他想得多,所以那种极端暴力的事情终究是没有发生。
于是满堂百余人,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公子出尽风头之后,华丽丽的扬长而去,深藏功与名。
留下一个赵公子诗会怒斥奸佞的传说……
************
夜已深,接近子时时分,西湖上那一艘艘画舫上依旧灯火通明。
只是蔡家的那艘大船上的灯火却逐渐暗淡了下来。被赵皓这么一闹,朱勔心情不好,亥时初便已率众离开。蔡銎也自觉无趣,也留下管家招待宾客,自己也带着一干家将家奴离开了船上。
西湖上的画舫如云,歌声和琴声荡漾,道不尽的繁华和风流。湖畔边,同样极其热闹和喧杂,铜鼓声,呼喊声,叫卖声,欢笑声、充斥于耳,让人感受到杭州百姓的生气勃勃。
在冬至这个大如年的节日,杭州今夜注定是个不夜城,城内的百姓将欢腾一夜。
那些做小买卖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湖畔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大声的吆喝着道:“瓜果、点心、酒水、腊肉、海味、酱鸭腿、卖完了没有喽……”
虽然大宋的官差未必好到哪里去,但是却没砸摊抢东西罚款的习惯。
但是小摊小贩历来都是赚的血汗钱,摆摊生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点小插曲。
离湖畔不远处有一家卖红枣的摊子,红艳艳的红枣显得特别诱人。但是诱人的不只是红枣,更诱人的是卖红枣的老头的女儿。
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扎着两个麻花辫,一张如花的笑靥,外加上那像樱桃一样红扑扑的脸蛋,令人见之心折。
不幸的是,杭州知府蔡銎的马车恰恰路过,恰恰掀开窗帘,看到了那卖红枣的女子。
蔡銎盯着那少女的脸蛋盯了几秒,两眼放出光来,便唤来边上的家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