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京兆府与盛唐时的长安城相比起来,早已没了原来的模样。唐末五代时期战火不断,长安城屡遭劫焚,受损严重。唐哀帝天佑四年,朱温把唐昭宗和百官挟持到洛阳,不久自立后梁政权,稍后加快洛阳宫的建设,朱温令人拆毁长安的宫殿和坊间民宅,木料由渭水经黄河顺流漂到洛阳再取用,使本已遭受劫难的这座隋唐都城再遭重创。
后来驻守长安的匡国军节度使韩建,着手收拾长安城的一片废市荒街,他放弃了宫城和外郭城,在原皇城的基础上修建新城。新城的周长为十八里,仅及原城周长的四分之一,城区面积仅及原城区面积的十六分之一。新城南面保留了唐皇城东西两边的安上门和含光门,东面保留了景风门,西面保留了顺义门,北面新开了玄武门,一共五座城门,新城的5座城门每个城门各建有三重门楼。咸宁、长安两县治所也分别迁到新城的东、西门外,另外专门修筑了两座小城,作为县治。
唐末以后,京兆府城原先的龙首、永安、清明三渠已相继干涸,居民主要食用井水,而京兆府城自隋初兴建以来,至宋初时已近四百年,地下水已经变得日益咸卤苦涩。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知永兴军陈尧咨以“永兴军城,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堪食用”,而奏请修复了故龙首渠道。龙首渠水源出自秦岭北坡,其水质清纯甘冽,引注入城,再散布于闾巷之间,于是全城都饮用到了甘甜之水,有效地解决了京兆府城的用水问题。仁宗庆历二年,范雍徙知永兴军,预防西夏军侵入关中,曾对长安城城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葺与加固。
唐天宝年间长安城全盛时期,京兆府下辖二十三县,户三十六万多,人口更是高达九十七万。后屡经战乱,人口一度降至五万余户,经过宋朝一百年的休养生息,现京兆府辖十县,户数回升至二十二万户,人口也逐步恢复到五十余万。
有宋以来,随着社会安定,人口回升,街市又逐步突破了隋唐时的坊市界限,商贸日益繁盛,再加上这里是对西夏作战的前沿地区,需要的物资转运过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形势和市场拓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京兆府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换,使得京兆府商贸活动越发兴盛活跃,商业发展速度也极快。整个京兆府一年的商税近六万贯,而长安城区一年的商税就接近四万贯,在整个大宋也排在前茅。
在水池街上一家相熟的书铺翻看了半天,没找到什么可意的书籍,曹荣跟掌柜的打了招呼,带着榆钱儿出门向南城走去。
经过一条窄巷口,七、八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乞丐吸引住了曹荣的目光。这一伙乞丐多是小孩,只有一个老人。四、五个小男孩跪在地上向经过的行人不停地作揖,两个四五岁的女孩,小脸脏兮兮的,顶着一头鸟窝似的乱发,身上的衣服满是灰尘,手和脚细如竹竿,见到行人就跟在后面乞求施舍,但又怯生生的不敢走近,过往行人大多象逃避瘟疫一样,躲避着她们。
老乞丐无力地靠坐在一堵破墙边,闭着双眼,一团凌乱而又花白的头发,在日头下就像一堆晒蔫的杂草,一副布满皱纹而又肮脏的面孔被太阳烤得黝黑,粗糙、干瘪的双手一只搭在大腿上,一只攥着一根树枝做的简陋的拐杖垂在身侧,旁边放着一个破瓷碗,身上的衣裤打着补丁,又破又脏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左脚上趿拉着一只磨透了底子的破草鞋,右脚赤着,黑乎乎的满是泥灰。
曹荣对于自己未见过面的父亲曹毅的身世有一些了解,知道自己的父亲以前也曾做过乞儿,所以对于见到的乞丐一向比较同情,只要能帮上一把的从来没含糊过。
这七八个小乞丐,说起来也算是熟人。曹荣这一两年几乎把这座本就不大的京兆府城逛遍了,对于府城中的民情也有了一些了解。就拿行乞来说,也不是那一个乞丐你想到哪里行乞随随便便就可以去的,这乞丐也是分帮论派的,哪一帮在哪一片,哪一派在哪一区,都有默契的约定,像承天门街、含光门街、安上门街、景风街、九耀街、水池街、草场街等这些人多热闹的主街附近,都是一些人多势众的乞丐帮派在哪里行乞,而剩下的小帮派和一些零散的乞丐只能在城中的背街陋巷附近行乞。这七八个小乞丐是一年多以前到的京兆府城,由于年龄相近,一起结伴行乞。由于刚来不知道门道,误闯进了别人的地盘,被一帮乞丐堵在一条巷子里打得头破血流,危急时刻,被刚巧经过的曹荣遇见,两个侍卫出手喝退了众人,才将他们救下,后来曹荣又央求在府衙做捕头的二舅王霈派人跟城里的乞丐帮派打了招呼,这才护着他们能在城南的一些街口行乞,艰难度日。曹荣偶尔遇见他们,每次也都买些吃食给他们,一来二去的也算熟悉。
看见曹荣,两个小女孩先是一愣,然后哭着向曹荣冲了过来,刚跑了两步,左边的那个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趔趄摔在了地上,右边的那个急忙返身去拉她,这么一耽搁,曹荣和榆钱儿已经走到了她们身边,曹必克和曹无怠在曹荣刚开始向几个乞丐走去的时候就迅速跟了上来,这时候站在曹荣两边,看着曹荣伸手将两个小女孩扶了起来。因为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两个人对这个总感觉奇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