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言自那一日从高兴那里走后就日日不得眠,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更是听到自己的阴煞得手后,更加害怕了,直接命人把王府包围住,更不敢告知一人自己在哪里就寝。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兔子急了都咬人更何况一个人呢?
是夜,晋王府内异常的安静,就连往日人影绰约的大殿都变得冷清了,但是晋王的书房却每日都是灯火通明。
书房内,魏无言席地坐在白狐狸毛毯上,旁边的火炉的火焰烘烘的烧着,魏无言披着白虎大氅,赤着足但幸好屋内的温度还算舒适,魏无言盘腿而坐,腿上放着一张古琴。
魏无言眸子紧闭,手指微微勾起弦四弦五,五音俱全,曲子婉转悠扬,曲子内却暗带忧伤和凄凉。
魏无忌所弹的是《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
“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的。它们的相同特点是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
“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描绘的意境都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
“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这段音乐家中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响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矛盾已获解决。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但目前演奏一般都作删节,有的省略整个第三部分,有的删节去“众军奏凯”后三小段,目的是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
这个很符合现在魏无言此时此刻的境地,四处都是豺狼虎豹,一旦一个不小心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屋外人影晃动!魏无言嘴角微微上扬,曲子也变了旋律,变得悠扬欢快。
屋外人披着黑色袍子从头盖到脚,看不出这个人的面貌。魏无言一看立马起身相迎,将黑袍人迎到主位上去,并亲自沏好茶端过来给黑袍人。
“王爷何必如此辛劳呢?”黑袍人慢慢取下袍子,袍子内露出倾世容颜,若与这大魏女子相比王语嫣不仅眉目如画,还有这出谷黄鹂的声音。那芊芊玉指,那明眸善睐的眼神,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夫人这样说可折煞为夫了,夫人不辞辛劳从太原赶来,为夫甚是欣慰!”魏无言自脱口称黑袍人为夫人后语气变得十分谄媚!
“山西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