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文明和文明的交流,萧如薰并不打算让那些土著人也参与进来,让他们保持愚昧就好,不需要也不允许他们接触到更先进的文明从而开始文明的进化,而对于如今就有进化想法的可以拒绝掉诱惑的部族来说,萧如薰就会着手铲除掉他们!
看了看这些部落头人的样子,似乎已经有一些产生了意动,个别几个正在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大概正在商量这样做的利弊,还有些人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萧如薰也不着急,喝着茶,慢悠悠的等着他们做出选择。
其实对于这些头人来说,选择也并不难做,当利益已经达到了要求之后,选择其实非常容易就做出来了,而且这还关系着和大明朝的第一步关系能不能处好,要是能处好的话就能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上来就和大明朝对着干,大明朝以后会给他们好脸色吗?
七八个小部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来到萧如薰的面前,向萧如薰低头表示臣服,并且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改换驻地,居住到新的地方去,萧如薰大喜,当即宣布赏赐给他们足够的奴隶和财物,并且私人赏赐一批白银作为鼓励,欢迎他们积极向大明朝靠拢,成为大明朝第一批狗腿子。
然后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了,一名部落头人站起来,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利玛窦说大概的意思就是他们的部落人口更多,迁移起来很麻烦,而这些人几万人的小部落迁移起来当然容易,我们也愿意迁徙,但是如果给我们的东西和给他们的东西一样,那这些头人回去怎么和自己人交代呢?
这就说明这些头人不愿意和大明作对,但是实在是利益不够,不能让他们回去说服部落里的话事者,难以达成统一认识,不能更好的欺骗底下的穷鬼们,所以他们不乐意了,要求区别对待,萧如薰问了一下,这个部落头人的部落有大概二十多万人的人口,其余三四个大部落也有三十几万的,十几万的和二十多万的,总而言之人口数都比刚才那堆七八万五六万的小部落要多得多,的确不能一致对待。
萧如薰就说了,那行,你们这些人口十万以下的部落,一千男一千女,十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的,两千男两千女,二十万以上三十万以下的,两千五百男两千五百女,三十万以上的,三千男三千女,愿意迁徙的,还有重赏!
这些部落里面唯一一个人口在三十万以上的部落头人就是重赏的目标,这个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头人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件事情太大了,他一个人不能做主,要回去问问他的族人们,并且说现在就回去问,萧如薰没有为难他,允许他立刻离开去问。
开玩笑,六千奴隶,萧如薰把自己的老本都给搬出来了,连带着之前交给暹罗人代为看管的那批战俘都给算上了,要是还拿不下这个大部落,那可就真要动兵了。
这是个居住在仰光西边的大部落,人口仅次于缅族,是莽应龙莽应里时代的重点打压对象,被打压的很惨,也非常憎恨缅族政权,但是毕竟人口三十万,萧如薰也不是很愿意动兵剿灭他们。
能谈拢最好,把他们丢到和印度交界的地方去,从南边迁移到西边,大明主要往南往东往北建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之间建造一个缓冲地带,他暂时不打算和印度那里有什么联系,把这些土著安插在那里做个缓冲也是很不错的。
这些算是态度比较诚恳而且愿意服从大明的指令,积极向大明靠拢的,以后可以适当给些好处,然后征兵,适当的时候还能往大明这边拉拢拉拢,搞搞通婚什么的,同化同化,给大明的光棍士兵们一点福利,愿意听话的都是乖孩子,大明爸爸不会打。
但是有些不听话的刺头就要好好的对付对付了。
比如有个部落头人有点年轻,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站起来说他们的族人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了,虽然人数不多,就七八万,但是也把那里当成家,大明一来就要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这和以前的莽应里有什么区别?这不就和莽应里那群人一样吗?
周边有七八个部落的头人很赞同的样子,应该是一伙人。
萧如薰就很冷静的解释了一下。
“大明和莽应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现在还能在这里站着和我说话,如果是莽应里,你现在已经死了。”
喝了一口茶,萧如薰微微笑了一下,这般的笑容让这个年轻的头人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答应迁移,与他一样坚持不迁移的有五个部落,两个十几万人的部落和三个几万人的部落,加在一起六个不愿意的,还有四个说要回去和族人商议,直接答应的也就十二个部落。
当天晚上,答应迁移族人的十二个部落的头人被萧如薰留下来,得到了盛情的款待,萧如薰鼓励他们向大明积极靠拢,这样的话还能得到大明更多的赏赐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