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的竟然会是先前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贾似道的户部尚书谢举伯。在贾似道最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是谢举伯第一个出头站出来为他说话,此刻是贾似道风头正劲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说出不同意见的同样又是谢举伯,谢举伯如此作为倒是让殿中裙臣有些摸不清楚头脑了。
殿中裙臣们有些搞不懂谢举伯此举是何用意,不过贾似道却是很清楚谢举伯如此说实则还是一片好心,毕竟蔡州四城百姓怕是不下数十万之多,襄阳刚刚普降暴雪,路滑南兴,加上年关将至,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抛家舍业的跟着大军南下襄阳。
而且谢举伯有句话说的很对,要是担心蒙古人盘剥杀戮的话,早就在蒙古人当初攻占襄阳城之前就已经携家带口的撤到襄阳城了,自然不会等到如今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贾似道知道谢举伯反对迁移百姓的主要原因还是替他爱惜羽毛所至。
说白了就是为了贾似道的名声做想。
试问一下,今天朝会的内容显然不可能不传出去,宁武军迁移百姓,若是一切顺利还好,要是发生了强抢钱财欺男霸女甚至杀戮等事,到时候只需要有人稍微推波助澜,一个罔顾百姓死活的污名可就铁定要牢牢的扣在了贾似道的头上。
“谢大人教训的是,此事倒是小子疏忽了。”贾似道笑着抱拳对谢举伯道,“不如这样,可让宁武军贴出告示,愿意跟随宁武军南迁的就南迁,宁武军提前给这些百姓搭建好房舍,实在不愿意就继续留在蔡州等城好了,襄阳城如今正在构建数十卫城,正需大量劳力,这些百姓去了,倒不用为生计发愁。”
谢举伯点点头,知道贾似道明白他的意思,笑着道:“如此甚好。”
“对襄阳诸事,诸位卿家可还有异议?”赵昀适合的出声道。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好,传襄阳,命宁武军合兵一处放弃蔡州等四城,同时通告四城百姓,愿意跟随宁武军南迁襄阳城的可即日随行。诏告天下,我大宋蔡州大捷,敌大将张柔授首,斩首数万,蔡州四城光复,普天同庆。”
“臣等遵旨。”
“诸卿可还有事要奏,有事速速奏来,无事退朝。”
今天不仅最大的麻烦不仅解决了,而且还收获了天大的好消息,除了不能顺势北上收复汴梁和洛阳两京外,其余一切的一切都是好消息,所有此刻赵昀你是心情大好,不邓董宋臣传话,自顾自的朗声道。
赵昀说完等了几息,见没有人出列大袖一挥。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赵昀并没有留贾似道,毕竟宫内还有一个人正急的团团转等他消息呢。赵昀急匆匆回内宫向董贵妃报喜自不用提,这边,等赵昀离开大殿,赵师弥、赵普德、李鸣复等人也只是冷冷的瞥了贾似道几眼,留下几声冷哼快步离开大殿。
对赵师弥等人如此姿态贾似道倒是丝毫不以为意,殿中其余群臣也紧随其后三三两两的散去,没有人上前来套近乎,只是路过贾似道身边的时候,却是无不执礼甚恭。显然,对贾似道,朝中众臣虽说不想得罪,却也不想跟他扯上关系。
毕竟,短短两三年时间,能够在大宋朝树敌如此之多,贾似道也算是一个异数了。
所以朝中诸多的朝臣,除了明确打上贾似道烙印的,又或者是如谢举伯、史嵩之、赵范这类不需要太多看他人眼色行事的重臣宿老才敢如此旗帜鲜明的站在贾似道一旁。而其余人,则是揣着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念头来对待贾似道的。
谢举伯和史嵩之两人似乎也感觉今天朝会的事情有太多的消息需要消化,也没有跟贾似道有太多的寒暄,只是抱拳约定改日登门拜访后,纷纷匆匆离去。
至于袁甫,贾似道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对这位被人当了枪使而不得不告老的参知政事,说实话,贾似道并没有太多的成见,贾似道很清楚袁甫跟李鸣复不同,至少袁甫还是秉着公心,而李鸣复则是小人居多,所有同对李鸣复的态度不同,贾似道对袁甫,倒是赞赏居多。
刚刚走出宫门,贾似道就看到了安静站在宫门一侧的赵范。
左右看看,似乎没有其他人,而看赵范的模样,贾似道心中微突,莫非这位赵大人是在等自己不成?念头未落,这边赵范已经朝着贾似道行来。
“赵大人。”
这个时候贾似道已经肯定赵范眼巴巴的站在这皇城门口,就是在等自己,所以先抱拳一礼道。
“小娃娃不错。”
赵范并没有躲开贾似道这一礼,而是老老实实的受了,拍了拍贾似道的肩膀笑着道。
如果仅仅论官位品阶来说,贾似道显然是要高赵范一格的,可是若是论资历,赵范显然又甩了贾似道十万八千里。所以,对赵范这声小娃娃,贾似道心中虽说心中觉得有些怪异,不过却也没有多少反感。
孰料,这边贾似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