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咱们去三叔公家去干嘛去”,走了一会儿,杨一凡问道。
“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不刚给你说了,这两年天下平定了,这世道就安定下了,在加上今年新皇继位,大赦天下,所以家家户户分永业田和口分田,这个田有上田、中田、下田。这谁家都想要上田,不想要下田,所以里正召集咱们村今天晚上去他家商量这个事情”。杨铁牛叹了口气说道。
里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村民的一种职位,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催纳赋税,而这种职务一般官方不会强制性的派选,都是由当地宗老和绅士担任,属于半官半绅。
杨家村位于蓝田县东郊四十里,属于京兆府,由于地处靠近秦岭山脉,所以村民男子大多数以务农打猎为主,女子以养桑织布,只是前几年天下大乱,男子被召集进行伍,只能是女子务农持家。
全村同出一宗,都为出五服,总计有一百多户村民。根据大唐律令,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杨家村设一里正,担任检查非法,课置农桑的工作。当然,里正一职也是由杨一凡的三叔公担任。这次分田会议也是三叔公提议的,同宗同族,必须就要公平公正。
这个杨姓并非陇西杨氏,杨一凡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这个杨和陇西杨氏同出一宗,后来了解到原来自己这个杨姓和人家陇西杨氏没有一毛钱关系,人家陇西杨氏是前朝大族,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豪门大族,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当朝都是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大家族,而自己杨氏就是百年躲避战乱迁徙来的小家族。
等到杨铁牛父子到里正家的时候,三叔公家里早已经人满为患了,村里人除了族议和红白喜事聚到一起,平时都是吃完饭睡觉,哪有时间聚到一起闲聊天。这不今天刚好议事所以杨一帆父子到的时候,屋子里到处都拉这家长,当然话题无非不是说说自己的婆姨和娃,就是两两聚在一起谝谝闲传。
“老三,吃了没”“三哥,你来了”。杨铁牛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三,平时为人厚道,谁家有事都乐意去帮忙,再加上有一身武艺,村里同辈兄弟都相处的较好,在村里有着较高的威望。
相对于老爹,杨一凡就比较悲催了,一屋子的人就属他辈分小,只能一圈圈的向叔叔伯伯们行礼问好,等着一圈下来,杨一凡满脸的汗。
就在众人喧闹的时候,三叔公从里屋慢悠悠的出来,杨铁牛快步上前将老爷子扶到主坐上。待老爷子坐定,堂前众人才齐声问好
“三叔”“三叔公”
“行了,咱们就不要讲究这些个虚礼了,都是自家人,我就直接说了,朝廷恩典,皇上隆恩,给你我稽首百姓,授田一顷,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这个田是每家成年男丁二十亩,八十亩为口分田。口分田种植谷物,身死要交还。田地可按贫瘠划分等级。另外每丁每年要向朝廷缴纳粟二石,此为租;缴纳绢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此为调;服徭役二十天,此为正役”。
“下面我把各家各户的土地念一下,你们等会儿有什么意见,再来找我,我给你们更改,对了还有,上次随军打仗,有军功的,比咱们多十亩良田”。
杨二牛,村东头良田二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杨三河,村西头良田二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杨铁牛,村南头良田三十亩,中田三十亩,下田五十亩”
走出三叔公家好远了,杨铁牛脸上一直愁眉不展。
“爹,你咋了,分这么多地了,你咋不高兴”,杨一凡不禁问道。
“多吗,大郎啊,咱们良田种粟一亩的收成不到一石,你算算咱们一百亩地能有多少收成,在这说咱们家就四口人种的了怎么多地吗?”杨铁牛长叹一声,说道。
也是,好家伙,一百多亩地听着挺多,可是想到这个时代可怜的产量,杨一凡瞬间觉得一百亩地好少。
作为一个农科大的高才生,他自然唐朝亩产。自大隋大业年末,天下烽火并起,十八路反王在中华大地上,大肆掠夺人口,十室九空。常年战乱造成地无人耕,土地严重贫瘠,劳动力缺乏。粟良田亩产约为一石,而中田和下田加起来可能亩产都达不到一石,这一百多亩地一年的产量可能不到七十石,这么多粮食自家人吃肯定够了。
但是,按照朝廷律令:每丁要缴纳二石的租,杨一凡家目前就他爹一个成年男丁,这就去掉了二石;其次,一百亩地三口之家能种的过来吗?妇人还要织布,完成每年的布二丈五尺,老爷子和杨一凡最多种三十亩地,三十亩地最多产值三十石,缴纳掉四石租,在去掉以租代税,一年的收成刚刚能够全家不饿。
“大郎,还有几天我要和你四叔他们去坝上服役,此去要一个月,你要照顾好你阿娘和阿妹”。
“爹爹,你放心,孩子晓得。”
杨铁牛是早年间被征召为辅兵,在洛阳大破王世充的战役中,表现勇猛,版十二策功勋,退役在家务田。
为什么退役了还要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