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在留都紫禁城的武英殿里,朱慈烺开始了他成为大明皇帝后的第一天工作。
今天他的日程是经过众多大臣的安排后在昨晚上就敲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举行即位大典,行告天礼和颁诏布告天下。
可惜,此时的朱慈烺却是疲倦不堪,原因也很简单,昨晚他倒是住进了皇宫,不过,由于“你懂的”原因,宫里的那些个太监宫女必须严格甄别,重新选择,所以整个皇宫都显得乱糟糟的,还不时发出一些撕心裂肺的哭喊之声,朱慈烺却顾不得那么多,把这些事全都扔给大太监韩赞周去办就完了,他自己还有更的事情需要处理。
第一就是对福王的安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朱慈烺没有听从史可法的建议,封福王为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是将福王一行移出皇宫,暂时安排福王住在内守备府里。
第二是立即召见李成栋和孙大壮,任命李成栋为后军都督,实际上是让他负责整顿京营,将整个留都的防务牢牢控制在手里。
又让孙大壮将原来的勇卫营和太子军合并后重新打乱整编,专门负责皇宫的守卫。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工作,就在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朱慈烺还秘密会见了阮大铖几人,不但让他们立即释放了的勋贵,还亲自出面安慰了那些吓得不知所措的勋贵一番,最后的结果是,刘孔昭立即被提升为诚意候不说,魏国公徐弘基还明确表示要将自己的爵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徐青君,见到这样感天动地的兄弟情义,确实令朱慈烺非常为难,不过考虑到作为一个帝王,必须奖励这种兄友弟恭的德行,最终还是不得不答应了徐弘基的恳切要求。
对于阮大铖,朱慈烺只是又对着他的耳朵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官瘾十足急不可耐的阮大铖表示,在洗刷自己的清白之前,绝对不愿意接受皇上的封赏和官爵。
同样,奇怪的事情也发生在太子军的军中,一名叫做小石头的小旗官,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不但与太子军中数十名军士同时被接连提升了好几级,小小年纪就升任为锦衣卫百户不说,还被如今做了皇上的太子殿下赠予国姓,从此改名叫做朱石担。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做楚壮士的傻子还被皇上看中,从一个守陵军士摇身一变成了皇上的贴身护卫,唯一让人有些想不通的是,这个傻子似乎还不怎么愿意,最后还是皇上让人立马给他烤了两只全羊,又加上朱石在一旁的劝说,这傻子才扭扭捏捏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一晚上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就是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可是今天偏偏又是自己的登基大典,朱慈烺就是再怎么困倦,也只好强打起精神,配合百官,又开始进行一些繁琐的活动,硬着头皮完成一些无聊的仪式,后来,还是进行到了活动的最后一项,才让朱慈烺重新振作了起来。
原来,和福藩担任监国不同,朱慈烺作为大明的法定皇位继承人,继位完全就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也不用走那些糊弄人的过场,因此在百官的建议之下,今天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为新皇选定来年的年,选年的方式也有些奇怪,竟然要用抓阄的方式来选,还美其名曰叫做“祝天探丸”。
年当然早就是由百官商议好了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弘光”,一个是“定武”。
不得不说,这也是运气使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慈烺那有些不太靠谱的记忆库里,突然像是堆积了太多杂物的黑暗库房一样,被脑海里的“弘光”二字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给照亮了一个角落,不但记起了另一时空里的短命小朝廷的年就叫做“弘光”,还立即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对堂堂百官再次出千,以便让自己本来就已经很稳固的皇位再一次得到加强。
于是乎,朱慈烺坐在龙椅上,郑重说道:“众位爱卿,朕打算再次向祖宗祈福,相信在冥冥之中,朕的年早就由上天注定,朕决定连选十次,如果朕真的受到祖宗保佑,相信就是怎么选,也一定会选到一样的年。”
听到皇上的话,阁臣和百官差点就没有昏过去,这还有完没完了,真是不拿祖宗当干粮吗?
“陛下,此事……”已经被重新任命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不得不出言劝阻,开玩笑,这可是定年啊,又必须在百官面前进行,根本就做不了假,岂可如此儿戏,若是连选十次,就算有一次不一样的,到时候怎么自圆其说?要是不能决定年,因此误了吉时,岂不是成了本届朝廷的笑话了吗?
“史先生勿须多言,朕意已决,就这么办!朕相信祖宗的选择一定不会错。”朱慈烺断然说道。
哎,怎么又是这样,又拿老朱家的祖宗说事?听到朱慈烺的话,这些阁臣都不好说什么了,总不至于说皇上没有受到祖宗的庇佑吧!
朱慈烺见群臣都不再相劝,立即就兴奋地走到放置在大殿中间,装有纸团盖着红布的紫檀木盒子面前,他看了一眼盒子,然后说道:“众位爱卿,郑重起见,还是让朕亲自查看一下纸团上的字迹都写清楚了没有。”
说着,就伸手进去,将两个纸团都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