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诸侯国中,鲁王张偃、济川王刘太是亲吕势力,只有琅玡王刘泽不服诸吕。
刘襄起兵讨伐诸吕,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有些儿单薄,如果能联合刘泽组成盟军,胜算更大,但刘泽能不能联合起来?听不听他的指挥,他心中没有把握。
刘襄把自己的忧虑告诉郎中令祝午,祝午稍微思索,为他献上一计:“孙子曰:‘趋诸侯以利,役诸侯以业。’千岁若想让琅玡王踊跃加入盟军,最好以帝业作为诱饵。”
“诱饵?”刘襄会意地一笑,说:“同宗之间,以此相欺,怕惹他人耻笑。”
“在京都几位谋国重臣能以帝业诱惑千岁,千岁何尝不能效仿。”祝午知道此项差使意义非同一般,自报奋勇说:“千岁若相信臣,臣愿跑一趟琅琊国,去说服琅玡王。”
“祝你马到成功。”刘襄执着祝午的手,言语中包含殷切希望。
祝午在几个侍卫的护卫下,从临淄径直来到琅玡国,拜见刘泽。刘泽对刘襄起兵讨伐诸吕略有耳闻,看到刘襄派来的使者,心中自然明白他来干什么。
祝午毫不隐瞒自己的使命,坦率地说明刘襄起兵的经过,然后劝刘泽起兵:“诸吕叛乱,刘姓天下危在旦夕,值此风云际会之际,千岁作为刘姓宗室,怎能袖手旁观?”
“孤早有心讨贼,奈太后手握天下大权,仓猝起事,取败之道。”
刘泽当初活动王位,费了不少周折,恨得牙根直痛,但要他起兵讨伐诸吕,他却首鼠两端,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他不无担心地说:“如今太后虽死,可吕产、吕禄掌握朝廷南北两军,讨伐他们,风险巨大。”
看刘泽推却,祝午没有气馁,暗暗寻思:琅琊王刘泽果如原来所料,看来不以大利诱之,难以让他动心。
祝午不愧是外交高手,纵横捭阖,滔滔雄辩:“诸吕叛乱,不得人心,内有大臣反对,外有齐王起兵,里应外合,势如摧枯拉朽。千岁在刘姓宗室中辈份最高,此次讨伐诸吕叛乱,倘能振臂一呼,天下必然群起响应,将来诸吕得诛,评功排座,帝位舍君而谁呢?”
人人都想当皇帝,刘泽也不能免俗,他听了祝午一席连吹带捧的话,兴奋起来。他也清楚,朝中多数大臣不服诸吕篡权,里应外合的可能性很大,并非海市蜃楼,虚无缥渺。诸吕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假若群雄平灭诸吕成功,将来论功行赏,以他现有的坐山观虎斗,恐怕连一根稻草也捞不着。从道义上讲,他在刘姓宗室中辈份最大,无所作为说不过去,至于祝午说的帝位,那更有吸引力,倘若能据之,则子孙万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刘泽动心了,和颜悦色地问:“齐王推孤为天子是真心吗?”
“苍天可鉴,绝无虚假。倘若有假,祝午不得善终。”祝午看刘泽半信半疑,指天发誓。
祝午言已至此,刘泽没有理由怀疑他,于是用两道相信的目光看着他,征求行动计划:“依你之计?”
“烦劳千岁到临淄与齐王一唔,共商讨伐逆贼大计。”祝午见刘泽入了圈套,趁势邀请刘泽到齐国。
刘泽也想到临淄,探个虚实,稍微犹豫一下,料想刘襄同宗,不会把自己怎样,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他随祝午一道,风尘仆仆赶到临淄,与刘襄相会。
刘襄对刘泽的到来十分热情他倍感亲切,不过以后几天发生的一切,就令他很不痛快。他与刘襄见面后,两个人细谈起兵征讨计划,都没有提到将来讨叛成功后谁当皇帝的话题,也没有提谁当这次行动的盟主,包括他在临淄驿馆的行动,也受到限制和监视。驿馆周围布满齐国的士兵,里三层,外三层,如临大敌,断绝了他与外界一切来往,他被结结实实“保护”起来。
“娘的个*,刘襄你小子真不够意思,把老子赚到这里当猴耍,有朝一日,孤非报复你不可。”刘泽当不成盟主了,暗暗骂刘襄,并为自己过于轻信别人懊悔不迭。
刘襄巧妙地把刘泽骗到临淄,假托他的命令琅玡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合二为一,浩浩荡荡杀奔济南,把济南包围起来,于是传檄各诸侯国,申明大义。
檄文写得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不论在朝在野,是敌是友,都争相传阅。全文是这样写的:
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崩,高后用事,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待大臣诸侯。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刘姓家族的人读到檄文,倍受鼓舞,扬眉吐气,盼望大军西进,早日铲除吕姓逆贼;吕姓家族的人读到檄文,手慌脚乱,提心吊胆,惊恐万状,日夜担心脖子上的脑袋保不住。黎民百姓不管他姓刘姓吕,只要谁取胜,便箪食壶浆,杀猪宰羊,犒劳军队。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