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发到现在,我们始终没有掌握有关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直接线索,甚至有价值的讯息都少的可怜。此时,总算是有了极大的突破!
刑事侦查就是如此,将纷杂的痕线进行整合、筛选之后,才能捋出来最关键的那条。这个过程异常辛苦,同时也极为枯燥,甚至有些时候还令人心灰意冷备受挫折,可当希望的曙光迸现时,会给予人巨大的振奋和成就感。
就如同此时的我一样,浑然忘却了连日奋战的疲劳,说话时更是透出了一股激动:“剑哥,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那个女人是开饭店的,那么能否再向深处挖一挖,框定出饭店的范围。”
“疯子,我想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吧?”李剑眼带深意的笑了笑。
“有,但我不确定。”
“哪里?”
“学府路上,因为那里有着好几所高校。”
“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师范大学附近。”
“你觉得犯罪嫌疑人筹划了如此缜密的连环谋杀案,她会将自己置于明面吗?”李剑提醒着我。
“说不准。”我知道李剑顾虑什么。
“既然没有把握,你为什么肯定的说犯罪嫌疑人经营的饭店在师范大学附近?”
理由:
其一,概率的问题。
五名受害人都是师范大学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一定有过细致了解。而对人的了解,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正面接触,另一种是侧面打听。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须有大概率直面受害人或是其朋友和同学。再者按照正常逻辑,人在吃饭的时候,若非提前预定了饭店,大多数都会选择距离近的就餐。
其二,主从的问题。
通过连环案的细节征象来看,这是团伙儿性质的犯罪。虽说确定了当晚和张平吃饭的是个女人,但种种迹象都表明,真正杀人的不是她,而是一个至今我们都没有掌握任何相关线索的男人。
由此,就能推导出一个结论,女人平时不会与受害人有正面的交集。可有一点是不容忽略的,杀人是死罪,所以犯罪团伙儿一定会制定缜密、完美的计划,事实证明他们差一点儿就做到了。
制定毫无破绽的计划,光顾虑到自身不行,还要详细了解猎杀目标的一切,所以这个女人极有可能在暗中对几名受害人进行过长时间的观察。想要观察,那就必须靠近师大,离得越近成功的几率也就越高。
根据上述的两点,这家饭店一定距离师大很近。
“我认可你的说法,既然确定饭店的位置,那你能不能将范围划的更细一些?比如,什么饭店?”
“你让我想想。”李剑,着实给我出了个难题。
可这题虽难,却也不是无解,于是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推断要以上述两点作为前提。”
“你说。”
“既然那个女人没有与几名受害人有过正面接触,那说明她一直都在案中窥。我们都知道,想要摸透一个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我相信女人经营的饭店不是小摊位或者快餐,比如汉堡店和麻辣烫之类的。因为这种店学生逗留的时间通常很短,对于女人来说时间是不够的。”
“我同意你的看法,继续说。”李剑点头。
“既然不是快餐,不是摊位,那就一定是实体店。实体店或许不大,但一定满足就餐时间长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消费水平不是很高,毕竟几名受害人都是贫困生。”
“疯子,你小子越来越上道儿了。”我的这番分析,李剑极为认可。他朝我竖了竖拇指后,直接拨通了高洋的电话,“你们着重调查一下师大附近的饭店,这个饭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距离师大很近、实体店、具备一些特色、就餐时间比较长,最后一点消费水平不高,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剑哥,为什么说有特色?”这点,我有些不解。
“因为受众群体。”
“设么意思?”
“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包括食物。而这种尝试结果一旦对了自己胃口,就会频繁光顾,甚至会成为固定的消费地。你想想,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毛病?”
“你别说,还真有。”思绪拉回大学时光,我眼前浮现出了一个烟熏火燎的地方,“大学那几年,我们每次聚会都是去一家烧烤店。之前从没往深处想过,经你这么一说,就是因为对了胃口。”
小插曲过后,李剑将话题拉了回来:“疯子,这几天我重新捋了一遍案情,发现了一个“巧合”之处。”
“关于受害人的?”
“没错。”
“受害人的巧合之处很多,比如都是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早逝的孤儿,比如都是师大生源选拔项目的受益人,又比如他们的心理都有些问题等……”
“我说的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学习。”李剑吐出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