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哪怕是死,哪怕是背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他也会答应。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拓跋真冷笑。所以,李未央不会发现孙重耀的背叛,更加不会知道他们的计划,一切都应该进行得很顺利。
然而,他一直等到了天际发亮,却没有预先约定好的信号燃起——拓跋真阴沉着脸回到大帐之中,蒋华冷笑一声,道:“所谓行军布阵,最讲究有利时机,依照我看,现在孙重耀应当已经被人拿下,但这并没什么要紧,你手上还有二十万兵马,只要你下定决心,没有他的帮助,你也可以拿下皇位。”
拓跋真冷冷望着他,道:“你是要我背上谋反的罪名?”
如果孙重耀成功控制了皇宫,禁军控制了京都,那一切的舆论就掌握在拓跋真的手中,他完全可以说拓跋玉毒死太后,并且意图谋杀皇帝,孙重耀率兵保驾,而他的二十万军队正是回去清君侧——实际的目的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种事情骗不过真正心中有数的人,但对于他来说,这种粉饰太平十分重要。谋反得来的皇位,怎么都不会坐得太稳当,所以,他一直在等待孙重耀的消息。名正言顺控制京都,就能把一切都牢牢握在手心里,到时候哪怕是罗国公突然发难,他也有法子对付他。
但现在,若是他贸然举兵,全天下都会知道,拓跋真图谋造反,篡夺皇位,而这个罪名,必定跟随他一生一世,哪怕他做了皇帝也是一样。
蒋华嗤笑一声:“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三殿下!”
拓跋真重又坐下,握着茶碗的右手生生箍住一刻之久,等到他的手渐渐展开,茶碗亦随之分裂为六七片,清茶薄瓷,上面染着点点血丝。他突然长身而起,冷声道:“号令三军,即刻返回京都!”
拓跋真一身戎装,站在大帐之前的高台之上,他的面前是整装待发、训练有素的二十万军队,他们聚拢在他的面前,依照队列站立,没有丝毫乱象,且鸦雀无声。拓跋真扬声道:“各位,刚才我接到急报,京都之中拓跋玉已然发动叛乱,他挟持陛下、毒死太后,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实在罪大恶极!”
台下的所有人都屏息听他说话,场面异常寂静。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们可愿与我一同返回京都!”拓跋真一双鹰眸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台下,气氛一时无比紧张,他安排了数名心腹就藏在人群之中,随时都可以响应他。更何况,他手中有圣旨和虎符,可以调动这二十万人。
然而,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他又问了一遍,依旧没有人回答。此刻,拓跋真的面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难道他安排的那些人出现了什么变化?他的目光逡巡着人群,可所有人都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怎么会?!他明明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蒋华看到这种情况,不由皱起了眉头。
此刻,突然有人在人群中大声道:“三殿下,你是在找这些人吗?”
拓跋真目光突然凝起,却见到人群之中,接连滚出十余名人头,纵然血迹斑斑,可他还是一眼认出,这些人头的主人,赫然便是他的心腹,他心头巨震,怒声道:“是谁!究竟是谁!”
便有数名将领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其中一人大笑道:“三殿下,陛下手谕在此,请接旨。”
拓跋真面色在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眉毛控制不住地抖动,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你说什么?!陛下哪里来的手谕!你又是什么人!”
那人冷冷一笑,道:“我是陛下派来的监军!陛下担心三殿下初次出征,惟恐有所闪失,故而命我们遥相接应,一路护送殿下,直到西南边境。”
拓跋真终于明白,原来皇帝从来没有信任过自己,他派来的监军,并不是真的护送,而是来监视他的。对方的手中只是一道圣旨,那样轻飘飘的,可却是那样的沉重,这看在拓跋真眼中,意味着他的死期将至。
他的眼前立即浮现出李未央那张带着清淡笑容的脸,这张脸在他的眼里正慢慢地与梦境中的那个人重合。
他现在终于明白那个梦境的含义——若非前世有仇,今生有怨,何至于要破坏他的大计!此刻他已经忘记了他对李未央的苦苦相逼,只想到对方是如何对不起他的!他紧紧地咬着牙,牙根已经渗出了鲜血。原来所谓的报应不爽就是这样!对李未央的恨意固然炽烈,却也只在他的心里停留了一瞬。因为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想,眼前的局面,该如何解决!
蒋华瞧在眼中,已经知道大事必不能成,悄悄地向后退了几步,一直快步奔到大帐之后,刚要找一早备好的马离开,却突然有几名黑衣护卫出现在他的身后,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