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退学数量还是退学性质,引起了学院的高度,围绕做好新学员工作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训练科学施训,严防各类训练伤。√要见缝插针的引导学员了解边防,走近边防,稳定思想,减少对边防的恐慌感。
周五党团活动时间,一位大校饱含深情图文并茂的带着我们领略了祖国大美边防,诉说着边防军人的崇高和伟大,我们听的热血澎湃,但出了会场又一切照旧。
边灿说:“十三亿人民,怎么就该我们这些人去那些没有人烟的边防。我有满腹经纶,我有一身才华,边防只有孤单和寂寞我如何以身许国。”
向雨杰说:“你没有舒哲伤病的身体,也没有陶光宗毅然决然的魄力,瞎嚷嚷个屁呀,天天听的是你的满腹牢骚,经纶何在?”
说的邹天来也笑着掺乎进来说:“印军有数十万豺狼陈兵边境,虎视眈眈,你一身才华,何不到斗争一线一展身手守我中华?天天看的是你一身脚气,才华何在?”
说的边灿直咬牙切齿说:“小眼镜埋汰我,我不跟他计较,大彪也拿我开涮,阵地完全失守了,我找鲍犇玩去了。”
院里的教育结束后,教导员也跟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谈心,把我们心里的小九九赤裸裸的剥了出来,谈活了不少人。
他说:“前几天,我们送走了9名退学的同志,有因病退学的,也有思想退学的。有身体有伤病,自己想走的;有身体有伤病但自己不想走的;还有身体没有伤病自己强烈要求走的。有高兴的,有失落的,有茫然的。经历着退学工作,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波动,随着他们的离去,在座的72名同志其实都给自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留下来好好干。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边防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刀光剑影黯淡,鼓角争鸣远去,边防无大事,去了无非是白天巡逻,晚上站岗睡觉那点事。这个认识很肤浅。”
教导员用官方新闻报道和毕业学长的工作生活带我们走进了并不太平,也并不轻松的边防。一句走向边防你愿不愿意,撕开了我们心中的那道伤疤。
“现在全队72人,只有18人是主动选择的边防,边防成了冷门专业,为什么呢?
无非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离家远,太艰苦,没发展。
谁告诉你们这些的呢?道听途说,自己感觉的。
边防离家远,要看距离,更要看交通,内地的驻军不见得比边防的交通好。现在的边防城市很多都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经济贸易带动了交通的发展,缩短了边防到内地的距离。
再说边防苦。大家了解的有些片面。在一些人印象中,提到边防就是艰苦,甚至边防和艰苦是划等的。你跟他说不是很艰苦,他根本听不进去。为什么呢?因为信息不对等,有多少人对当前的边防建设现状是清楚的?国家和军队建设对边防投入了多少?福利政策待遇怎样倾斜的?一问也不知道,你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就说艰苦了?听说的,听那些没去过边防的人说的。
一说要干一番事业,就是要去野战,要去大机关。我举一个边防的例子,前些年二队毕业的老学长潘晓宇,他也曾和大家一样迷茫,最终选择边防扎根,荣立一等功,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在神仙湾哨所工作出色,越级提升为副政委,他野战的同学有几个这样的成就的?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兄弟,听说你分到新疆了?》文章是一名军人,他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谈到了在边防的发展,讲,来到了新疆,不是军旅人生的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实际上,走向边防是一个起点,决定不了什么,最终你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干多大事业,完全由自己的努力决定。踏踏实实干,到哪里都会有好的发展。
我还想问大家走向边防你敢不敢?
这里的敢不敢,就是一个人血性的问题。领袖讲,血性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血性是沸腾的瞬间爆发,更是加热的能量积蓄。喷张的血性需要点滴培养。但我们有些人谈边色变。
有的人是患了恐高症。知识超过了胆识。还没毕业,还没上高原,就网上百度了,对有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简直成了高原病的病理专家。对高海拔带来的疾病搞得非常清楚,好像只要超过了这些海拔,就必定会得病一样,还没去高原,还没去边防,先把自己吓得没了胆量。
有的人是得了软骨病。军校四年,应该成熟了不少。但有的人生活上离开了父母,心理上依赖却很严重。北方人不去南方,东北人怕去西北,沿海的不去高原,把离家近,父母好照顾作为基本考虑。不像个军人,没志气。我和队长这么多年打起背包就出发,谁在自己家跟前了?
有的人是焦虑症。想的太多,想的太复杂。甚至杞人忧天。现在就把三五年几十年的困难都想到了。提到边防就是去了就别想出来,献了青春献子孙。去了找对象难,尽孝难,妄传去了西藏就不孕不育,把一些臆想的、可能的、小概率的、负面的东西都往边防上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