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上沾染着中国人鲜血的西班牙、荷兰,对于国势渐强,已然坐稳了西方世界第一海军强国位置,又三度击败荷兰,夺取了后者在东南亚的一连串据点的英国,虽然英国人在亚洲的主要势力范围还局限于印度,但潘振承依旧对之保持着一定的警惕。
中国和瑞典是天然的盟友,对英国应当优待并提防,对法国应当礼遇,对西班牙和荷兰则应该公事公办。
乾隆四年底,第一趟来华的“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当时还是人伙计的潘振承力劝老板陈奎官承揽了这一单看上去风险很大、利润却比较微薄的业务,自己跑上跑下,热情接待,多方打点,尽可能地让首次来华的瑞典客户此行利润最大化,这看似荒谬的行为在当时没少遭同行冷嘲热讽,潘振承却胸有成竹。果然,仅两年之后,“哥德堡号”再度出现在珠江口,还带来了另二艘瑞典商船,并指名要和陈奎官的洋行做生意,把其他货物滞销的洋行嫉妒得眼红。
当然,乐极生悲,第一艘哥德堡号很快就触礁沉没。就在距离岸边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
这给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和刚刚成立的同文行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财力尚不充裕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失去了自己的主力舰,元气一时难以恢复,潘振承也丧失了重要的贸易渠道,因为其他瑞典商船都比“哥德堡号”小,而且“哥德堡号”还欠着同文行的一些款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小亏空可能会恶性循环,变成无底洞。
在接下来的那几年中,瑞典对华贸易量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典东印度公司拖欠同文行的款项也越来越多,导致潘启官本人也一度生活相当拮据。潘启官的次子潘有为曾对外人回忆说,当时潘启官的妻子黄氏白日里做女红,夜间仍纸布纺线,以补贴家用。他哥潘有能只能身穿破衣,连套更换的衣服都没有,一旦下雨打湿了衣服就要围着火炉烘烤,日子过得丝毫不像富商之家,反倒像贫民乞丐一般。
还好很快同文行的生意就兴隆起来。
陈鸣并不知道,在他上辈子,网上还有传言说——潘振承曾经亲自到瑞士参加其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大会,因为瑞典人欠他钱,只对十三行有点皮毛了解的陈鸣并不知道这个时期。
但是他知道潘振承跟瑞典的关系真的很好。当年潘振承把自己的玻璃画像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董事尼科拉斯·萨文格瑞作为礼物,这就证明了他十分重视与瑞典商人的友谊。
潘振承这种人,陈鸣觉得完全可以把他放入筹建中的外交部。
有眼光,放眼世界的长远眼光。
所以潘振承虽然多次承揽满清的军火交易,陈鸣也没让暗营对潘振承下手。事实上,要是按照复汉军一贯的标准,暗营早就杀绝了潘家n多回了。
复汉军打到广州的时候,作为占领军的复汉军并没把潘振承怎么着,反而是之前的清军,几乎搬空了潘振承的银库。
所以面对进城后再度招揽他的陈鸣,潘振承就很自然的从了。
“殿下对瑞典船、丹麦、普鲁士等没有东方殖民地的新教(基督教)国家商人,可放宽一些政策,尽可能购买他们带来的全部商品,允许他们赊账购买我国商品,价格还可适当的优惠;对没有远东殖民地的英法两国商人,购买他们带来的多数商品,禁止他们赊账购买中国商品,但可以略加变通;对占据南洋的荷兰与西班牙人,则应该完全依照市场形势买卖,严禁他们赊账购买商货。”
潘振承对增海的‘狠辣’很伤心,他自认对得起大青果的。满清跟葡萄牙人和英法的几次军火交易,都是潘振承从中包揽,并且他前后捐献白银就不下二十万两,况且还有大批的粮米船只等物质,乃至其中两次的军火交易也是潘振承代为支付的款项。
结果就因为他不愿意随清军离开,增海就让苏拜带兵近乎抄了他的家。
潘振承现在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经商呢,还是进入陈汉当官。但一些对外政策上,和欧洲国家的事物了解上,他很积极的为陈鸣提供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进入清朝以后,因为广州与马尼拉有直接交易,西班牙人的商船直抵中国的已经不多了。
“殿下,近来英人来华商船与日俱增,此不可不防。”如果中国出口的对象全部变成了英国人,那就是太阿倒持了。
“西洋诸国,能与英吉利国势一较高下者,非法兰西莫属。双鹰国、单鹰国据闻也是西洋大国,但实势尤不及英法。十余年前,西洋大战,洋人称之‘七年战争’,单鹰国、双鹰国分别为英法之盟友……”
潘振承阐述的‘商贸’思想,陈鸣品着越来越像‘以夷制夷’。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并不像历史上的满清,将西洋列强贬称为‘夷’只是强要面子,现在的中国是真的有本钱将欧洲人称之为‘夷’!
澳门已经收回来了,葡萄牙的国旗从一座座炮台上降落。广州会继续开放。
选择‘归化中国’的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