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正好有些细节想请教一下你呢。”袁大师点头道,“我这本小说写的是一位德国青年……”
“德国青年!你要写德国人?”巴顿有些不礼貌地打断道,“袁先生,你为什么不写我们美国人呢?”
这不是因为你们美国人写的一战小说没有德国人写的那本出名吗?
袁燕倏正好胡诌一个借口的时候,却被巴顿给拦住了。
只见少校先生指了指他的身后,抱歉地道:“袁先生,不好意思。我的朋友来了。”
袁燕倏扭头一瞧,就看到一位年约三旬的青年军官,身边应该是他的夫人,两人正好并肩走出了联合车站的大门。
嗯,这家伙的脸似乎也有点眼熟啊,只不过看上去气色不太好。他身边那位夫人也是愁容满面的样子,帽子上面还带着一块薄薄的黑纱,应该是在为谁服丧。
袁大师自然知道的他们是来参加复活节派对的,其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来阿林顿公墓参加葬礼的呢。
“玛米,欢迎你到迈尔堡。”巴顿少校笑容满面地走上前去和那位夫人行了一个亲热的贴面礼。
“艾克,也欢迎你。”
“谢谢,乔治。”然后这两位美国陆军少校用力地握了握手。
艾克……
袁燕倏心头一跳,那么这对看上去不太开森的夫妇就是……
果然,巴顿少校带着这对夫妻走过来道:“袁先生,请容许我为你介绍,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少校,而这位美丽的夫人就是他的妻子玛米-吉瓦尼-艾森豪威尔。”
袁大师心中暗道,老子见过现任的美帝大统领沃伦-哈丁,下一任的胡佛也算是打过招呼,再下一任的FDR现在算是半个朋友,还认识了JFK他爹。没想到今天又见到了一位美帝大统领啊。
“你好,夫人。你好,少校先生。”他脱下帽子,彬彬有礼地道,“我是Neo-Yuan……”
“你好,袁先生。”艾森豪威尔夫人有些敷衍地说道。
倒是未来的盟军欧洲总司令强行扯出一个笑容道:“原来你把英国人喝趴下的那位大作家。袁先生,我也看过你的小说,真是幸会了。”
“女士们,先生们。行李都安排好了,我们上车吧。”巴顿少校招呼了一声,就和这两男两女一起上了一辆非常宽敞且舒适的双马马车。
“大师球,你给我搜一下,为毛他们现在这么愁眉苦脸的。”
“宿主,收到……”
袁大师看完了搜索结果,这心中就是一动……
原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夫妇瞧着那么“丧气”,这也是为什么巴顿邀请他们过来参加复活节派对了。想来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小老弟和他妻子散散心。
他们两人的友谊是从1919年夏天的马里兰州米德堡陆军基地开始的。
按照传记作者们的说法,虽然他们两人的差别像是白天和黑夜那么清晰,但是304轻型坦克旅旅长巴顿和305坦克旅旅长艾森豪倒一见如故。
巴顿比1890年出生的艾森豪大五岁,此时他在国内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战争英雄。和后世人们的印象一样,巴顿是出了名的自我主义者,又富有到完全不必关心金钱。
而艾森豪在欧战期间却一直呆在国内,被调到各个军事基地负责新兵训练工作。他为人谦逊和蔼,还是个家境有点窘迫的穷小子。甚至在结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连公寓都租不起。
艾森豪的父亲是个德克萨斯州的破产商人,他报考军校就是为了省一笔学费。他同时报考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和西点军校,因为他年龄超过了一等人军校的招生范围,因此才成了二等人。
这两位性格和经历完全不相同的陆军军官却因为坦克而成了至交好友。通过巴顿,艾森豪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二战之中,两个人还是因为性格原因而闹翻了。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纳粹党没有什么区别。
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艾森豪再也不能容忍巴顿的胡言乱语,就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司令(编写战史用的“架子军”)的名头打发回国了。
“对不起,摩曼小姐,袁先生。介意我抽烟吗?”马车刚刚开动,艾森豪就有些不好意思问道。
史书上说的没错,他的烟瘾极大,据说在二战期间每天要抽4包烟。
“当然不介意。”袁大师从内兜里面拿出三根上好的古巴雪茄道,“艾森豪少校,巴顿少校,来一根?”
“谢谢你,袁先生。”看到雪茄,艾森豪眼睛一亮真的接了过去,